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揭发检举各类违法犯罪

发布时间:2018-02-12

公安机关是打击刑事犯罪的主要机关,有很多刑事案件是由公民报案公安机关才知道的,所以公安机关处理报案时是比较认定的,公民发现犯罪行为时也可以写检举信,下面就由庭立方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立案侦查10.jpg

揭发检举各类违法犯罪

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一些司法工作人员或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等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由于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在工作中获悉、掌握了其他人的犯罪事实,但并未查究或者移送案件,在其本人犯罪后,则将以前在工作中所知悉的他人犯罪事实予以检举揭发。对此,能否认定为立功,也存有异议,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司法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掌握他人犯罪事实,未尽职责去查究,其犯罪后才检举揭发,其行为不构成立功。第二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司法工作人员还是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只要他们犯罪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符合立功的构成要件,均应认定为立功,不能因其身份特殊而否认其立功。第三种观点认为,对这类特殊人员的立功表现的认定,应当从严掌握。一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如果其揭发检举的内容不是利用职务之便得来的,可以认定为立功。反之,如果其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情报,一般不宜认定为立功

笔者认为,上述第二种观点机械地理解刑法条文,没有正确领会立法精神,得出的结论未免失之偏颇。第三种观点似乎是折衷的观点,但事实上与第一种观点无异,因为二者均赞同对特殊人员提供职务之便所获得的他人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不以立功论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理由有待补充。检举揭发利用工作之便获悉的他人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它涉及到立法上的利益衡量问题,即国家是倾向于打击他人的犯罪行为,还是倾向于维护公职人员职责行为的正当性。如果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立功,则他人的犯罪行为易于被揭露、被打击,这对国家打击、预防犯罪是有利的,但可能不当引导更多的公职人员隐瞒利用职务之便获悉的他人的犯罪事实,以为将来因实施犯罪行为而被抓获时谋取一已私利;如果不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立功,则他人的犯罪行为可能被作为犯罪黑数一直隐瞒下去,但其他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更加克尽职守,将所知的他人犯罪事实的案件及时处理或者移送。两种做法均有利弊,但相比之下,将这种行为不认定为立功,利大于弊,因其可以促使公职人员更早地将他人的犯罪事实予以处理或者移送(公开这一秘密不但不违反其职责,反而可能被认为工作表现突出,甚至立功受奖;隐瞒这一秘密,既违反了职责,又不可能将来为已所用),从而在最终的意义上有利于国家打击、预防犯罪。其次,它涉及到公平正义问题。

公职人员不将其利用工作之便所知悉的犯罪事实予以报告的,实际上是一种渎职行为。如果将公职人员检举揭发利用职务之便所获悉的他人的犯罪事实的行为认定为立功,则会造成这样一种结果:有渎职行为的公职人员,因隐瞒他人犯罪事实或者重要线索而有机会立功;无渎职行为的公职人员,则因未留同样的“一手”而失去立功的机会。这不但有违情理,也是与一般公平理念相悖的。而且,这样处理,也会使有渎职行为的公职人员从其渎职行为中获益,这也是违背基本法理的。综上,只要行为人掌握的他人的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是与其职务密切相关的,行为人就有义务处理此类案件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如其不处理或者不报告的,而在自己犯罪后予以检举揭发的,不能构成立功。当然,如果行为人掌握的他人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是与其职务行为无关的,即使是在工作中偶然知悉的,行为人并不负有举报的法定职责或者义务,其在自己犯罪后予以检举揭发的,应当认定为立功。

举报信的正文,应该详细介绍举报案件的事实。这是举报部门进行处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写好举报信的关键。介绍举报案件应当按照案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具体情节和后果等等。以上这些就是庭立方小编整理的内容,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或者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咨询庭立方刑事律师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揭发检举各类违法犯罪

发布时间:2018-02-12

公安机关是打击刑事犯罪的主要机关,有很多刑事案件是由公民报案公安机关才知道的,所以公安机关处理报案时是比较认定的,公民发现犯罪行为时也可以写检举信,下面就由庭立方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立案侦查10.jpg

揭发检举各类违法犯罪

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一些司法工作人员或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等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由于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在工作中获悉、掌握了其他人的犯罪事实,但并未查究或者移送案件,在其本人犯罪后,则将以前在工作中所知悉的他人犯罪事实予以检举揭发。对此,能否认定为立功,也存有异议,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司法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掌握他人犯罪事实,未尽职责去查究,其犯罪后才检举揭发,其行为不构成立功。第二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司法工作人员还是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只要他们犯罪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符合立功的构成要件,均应认定为立功,不能因其身份特殊而否认其立功。第三种观点认为,对这类特殊人员的立功表现的认定,应当从严掌握。一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如果其揭发检举的内容不是利用职务之便得来的,可以认定为立功。反之,如果其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情报,一般不宜认定为立功

笔者认为,上述第二种观点机械地理解刑法条文,没有正确领会立法精神,得出的结论未免失之偏颇。第三种观点似乎是折衷的观点,但事实上与第一种观点无异,因为二者均赞同对特殊人员提供职务之便所获得的他人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不以立功论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理由有待补充。检举揭发利用工作之便获悉的他人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它涉及到立法上的利益衡量问题,即国家是倾向于打击他人的犯罪行为,还是倾向于维护公职人员职责行为的正当性。如果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立功,则他人的犯罪行为易于被揭露、被打击,这对国家打击、预防犯罪是有利的,但可能不当引导更多的公职人员隐瞒利用职务之便获悉的他人的犯罪事实,以为将来因实施犯罪行为而被抓获时谋取一已私利;如果不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立功,则他人的犯罪行为可能被作为犯罪黑数一直隐瞒下去,但其他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更加克尽职守,将所知的他人犯罪事实的案件及时处理或者移送。两种做法均有利弊,但相比之下,将这种行为不认定为立功,利大于弊,因其可以促使公职人员更早地将他人的犯罪事实予以处理或者移送(公开这一秘密不但不违反其职责,反而可能被认为工作表现突出,甚至立功受奖;隐瞒这一秘密,既违反了职责,又不可能将来为已所用),从而在最终的意义上有利于国家打击、预防犯罪。其次,它涉及到公平正义问题。

公职人员不将其利用工作之便所知悉的犯罪事实予以报告的,实际上是一种渎职行为。如果将公职人员检举揭发利用职务之便所获悉的他人的犯罪事实的行为认定为立功,则会造成这样一种结果:有渎职行为的公职人员,因隐瞒他人犯罪事实或者重要线索而有机会立功;无渎职行为的公职人员,则因未留同样的“一手”而失去立功的机会。这不但有违情理,也是与一般公平理念相悖的。而且,这样处理,也会使有渎职行为的公职人员从其渎职行为中获益,这也是违背基本法理的。综上,只要行为人掌握的他人的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是与其职务密切相关的,行为人就有义务处理此类案件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如其不处理或者不报告的,而在自己犯罪后予以检举揭发的,不能构成立功。当然,如果行为人掌握的他人犯罪事实的信息或线索是与其职务行为无关的,即使是在工作中偶然知悉的,行为人并不负有举报的法定职责或者义务,其在自己犯罪后予以检举揭发的,应当认定为立功。

举报信的正文,应该详细介绍举报案件的事实。这是举报部门进行处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写好举报信的关键。介绍举报案件应当按照案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具体情节和后果等等。以上这些就是庭立方小编整理的内容,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或者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咨询庭立方刑事律师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