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定

发布时间:2013-05-16

 

抢劫罪 抢夺罪 犯罪客体 行为方式
附录3:刑事审判参考案例
王跃军、张晓勇抢劫、盗窃案
裁判摘要:两罪的区分应从犯罪构成角度重点把握。
抢劫罪与抢夺罪,共同点体现在主观上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客观上都带有一定的公然性。二者的区别,从字面上看,体现在“劫”与“夺”的不同。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其区别在:( 1)犯罪客体不同,抢劫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包括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物所有权,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只是被害人的财物所有权;( 2)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采取的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强制方法,抢夺罪是公然夺取他人控制的财物,但不能采用上述强制方法,实施抢夺行为,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胁迫不敢抗拒,这是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区别;( 3)犯罪主观要件不同,抢劫罪要求行为人既有侵犯财产的故意,又有侵犯人身权利的故意,而抢夺罪只要求行为人具有侵犯财产权利的故意;( 4)犯罪主体要求不同,已满14周岁的人即可成为抢劫罪的主体,而抢夺罪的主体要求已满16周岁。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判参考》 2004年第6集(总第41集,案例第323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一29页。执笔:牛克乾;审编:裴显鼎。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定

发布时间:2013-05-16

 

抢劫罪 抢夺罪 犯罪客体 行为方式
附录3:刑事审判参考案例
王跃军、张晓勇抢劫、盗窃案
裁判摘要:两罪的区分应从犯罪构成角度重点把握。
抢劫罪与抢夺罪,共同点体现在主观上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客观上都带有一定的公然性。二者的区别,从字面上看,体现在“劫”与“夺”的不同。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其区别在:( 1)犯罪客体不同,抢劫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包括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物所有权,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只是被害人的财物所有权;( 2)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采取的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强制方法,抢夺罪是公然夺取他人控制的财物,但不能采用上述强制方法,实施抢夺行为,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胁迫不敢抗拒,这是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区别;( 3)犯罪主观要件不同,抢劫罪要求行为人既有侵犯财产的故意,又有侵犯人身权利的故意,而抢夺罪只要求行为人具有侵犯财产权利的故意;( 4)犯罪主体要求不同,已满14周岁的人即可成为抢劫罪的主体,而抢夺罪的主体要求已满16周岁。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判参考》 2004年第6集(总第41集,案例第323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一29页。执笔:牛克乾;审编:裴显鼎。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