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不要购买伪劣产品,更不能销售销售伪劣产品,否则将会构成犯罪,那么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多少年?关于销售伪劣产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庭立方小编整理了关于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多少年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多少年
的量刑标准为二年以下、、单处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7万元的,为罚金刑;7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为拘役刑;1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一年,每增加8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定基准刑参照点】
销售金额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二年,每增加7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销售金额5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七年,每增加2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适用但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累犯;
(二)曾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行政处罚或判刑的;
(三)在本市影响较大,社会反应强烈的;
(四)给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未予赔偿的;
(五)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
二、构成要件
主体
作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主体,依据刑法的规定,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而单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非法单位。无论是合法成立的,还是非法成立的,不影响单位构成犯罪。作为个人犯本罪的,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的自然人,即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当然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为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对其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明知。所谓明知,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已经确实知道生产、销售的物品属于伪劣商品或者根据客观证据、情形证明行为人确实可能知道其所生产、销售的物品是伪劣商品而不是其他物品的情况。“明知”不等于“确知”。只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结合行为人主观情形,证实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能明知而且可能明知而行为人不能否认即可。根据本类犯罪的性质和实际生活中的发案情况,本类犯罪主体在主观上大都具有谋取非法经济利益之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类犯罪。如果行为人对其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或者受他人欺骗等完全客观原因导致行为人对其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在主观上出于过失,而非出于故意的,则行为人不构成本类犯罪。
客体
本类犯罪的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因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的品种、性质、用途不同,其所侵犯的具体复杂客体有所不同。例如:的犯罪客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的财产权;、劣药罪的犯罪客体是药品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财产权、人身权。在这些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所侵犯的复杂的犯罪客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犯罪客体,决定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类罪性质,其他犯罪客体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范畴,属于,而非属于有关侵犯财产权犯罪,或者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客观方面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在客观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所谓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就是指行为人故意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情形。由于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的种类、性质、用途不同,刑法对行为人所构成的具体的有关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方面的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认定有关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时,必须具体分析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的种类、性质、用途,并以此来确定其犯罪成立在客观上所要求的构成要件,从而科学而又准确地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罚当其罪。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销售伪劣产品如何判刑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销售伪劣产品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的庭立方,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