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故意扰乱、中止、破坏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单位公务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妨害公务罪可以判处或者,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具体判刑需要考虑犯罪人的故意、性质、后果等因素。
【律师解答】
妨害公务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故意行为,扰乱或中止、破坏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单位公务活动,影响了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正常运转和工作,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妨害公务罪可判处拘役、管制或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较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具体判刑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包括犯罪人的故意、行为情节的严重程度、行为后果、社会影响等。在判决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刑期和数额。同时,对于首次犯罪的人还应当参照相关法律,如是否自愿认罪、是否积极赔偿损失等行为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总之,在面对妨害公务罪的判刑问题时,需要审慎分析案件中的具体情况,按照法律规定严格量刑,确保判决公正合理,维护了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公务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