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情,一般不会减轻刑责或免责,因为法律强调的是主观故意。如涉及诈骗罪的行为,应当采取谨慎态度,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可以咨询律师或司法机关。
【律师解答】
根据我国规定,诈骗罪是基于主观故意的犯罪,即只有当犯罪人具有故意行为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因此,如果犯罪人不知情或者没有主观故意,那么就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会被判处相应的刑罚。但是,在实际案例中,很多犯罪人采用了种种手段来掩盖自己的故意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犯罪人是否属于诈骗罪的构成。例如,如果犯罪人明知道某些货物是假冒伪劣的,但是仍然故意将其推销给他人,那么就很难辩解自己没有故意行为。如果犯罪人采用了欺骗、隐瞒、误导等手段来实施诈骗,而这些手段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或者效果,那么法院也会认定其构成了故意行为。总之,如果涉及诈骗罪的行为,应当采取谨慎态度,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可以咨询律师或司法机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