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账可以视为造假行为,涉及到欺诈、违反财经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在中国法律中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法律分析】
做假账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告中故意隐瞒或虚增收入、减少成本或利润等情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或者满足某种利益需要的行为。做假账属于一种违法行为,但并不一定构成犯罪。首先,做假账行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例如,在股票市场中,如果企业披露了虚假财务信息,欺骗了投资者,就可能会被证监会进行处罚,如罚款、吊销证券交易许可证等。其次,做假账行为也可能会构成犯罪。例如,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企业或个人为掩盖自己的非法行为,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此来欺骗公众,此时可能会被认定为,受到刑事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做假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造假程度、欺骗后果等因素。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总之,做假账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可能会涉及到欺诈、违反财经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者相关部门,以便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百六十二条 【妨害清算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虚假破产罪】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