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是指驾驶人员在饮酒或服用其他药物后,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规定标准而导致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无论是驾驶机动车辆,还是驾驶非机动车辆,在道路上醉驾均属于违法行为,将面临罚款、吊销驾驶证等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醉驾法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酒后驾车血液酒精含量标准;二是醉驾的处罚措施。目前我国酒后驾车血液酒精含量标准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浓度不超过20毫克。对于醉驾行为,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措施,一般包括罚款、吊销驾照、拘留等。在实际执法中,公安部门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从轻、减轻或加重处罚。除了处罚措施,还包括醉驾行为所导致的其他后果。一方面,醉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人身财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另一方面,醉驾的后果也可能影响到驾车人的社会形象和家庭关系等方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