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者由于智力水平的限制,可能会影响其对法律规定的理解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在确证患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进行特殊处理,可以考虑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定,行为人若具备完全,则应当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当行为人由于患有精神障碍等情况导致其无法较好地理解法律规定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又不能完全排除责任能力时,应当予以较轻的惩罚或者免除刑事责任。对于智力障碍犯罪者,应当采取综合性的个别化评估,包括对患者的智力水平、社交技能、行为控制能力、疾病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观察评估,以了解其罪行本质和责任能力状况。评估后,如果智力障碍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较好地理解法律规定,以及缺乏对于他人行为后果的预见性,则可以考虑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认定为智力障碍导致的违法行为,如果其犯罪行为对于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重大影响或者严重危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仍然应当予以惩罚。综上所述,针对智力障碍犯罪者的处理需要保证在合法程序下进行,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能力和行为,以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等多方面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