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利用公共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侵占为个人所有的行为。虽然不会立案,但是当事人会面临组织调查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法律解析】
职务侵占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中,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地位或者机会,挪用、侵占、私分或者非法占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共财产或者其他财产的行为。职务侵占涉及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政管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根据我国法律,对于职务侵占行为,一般不会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而是由组织部门进行内部调查和审查,以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这种处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护职务侵占者在一定范围内的权益,同时也能够借助行政管理手段遏制职务侵占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职务侵占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涉及到很大数额、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引发社会影响,相关职务人员还是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公职人员必须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严格履行职务,规范自身行为,杜绝职务侵占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总之,职务侵占是一种不符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组织部门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法制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