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法院依法对被判并适用缓刑的,在缓刑期间不必执行判决,但需遵守特定规定。若在缓刑期间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缓刑,重新执行原判决。
【法律解析】
判缓刑是我国中的一种刑罚,它不同于免于刑事处罚或是直接处以缓刑。缓刑期长度为一年至五年,视犯罪情节轻重而定,缓刑期内,被缓刑人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判决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同时需配合司法机关进行与缓刑相关的其他规定,例如社区矫正等措施。如果在缓刑期限内,被缓刑人未违反法律法规和判决所规定的行为规范,缓刑期届满后,判决书即告生效,被缓刑人无需进行刑罚执行。但如果被缓刑人在缓刑期间发生类似犯罪的行为,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判决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其缓刑将被撤销,重新执行原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在缓刑期间,被缓刑人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判决所规定的行为规范,绝不能进行相关的犯罪行为或者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