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云善煤炭开采行业专题研究:绿色转型,破局之道

2023-04-24 10:25:50   5940次查看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张津铭、江悦馨)

1.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面临调整。2021 年 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25 年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 20%左右, 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13.5%。2030 年前煤炭消费量面临达峰,风&光装机占比或过 半,2050 年前后新能源将成为我国主体电源,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或快速下滑,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煤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强化国有资本绿色低碳布局,绿色转型为多数煤企的政治任务。煤企多为央企、省属最 大国企,应当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国家绿色低碳 发展战略,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中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指导意见》,要求到 2025 年,央企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5%,万元产值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 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 30%。

政策导向下,新材料、新能源为破局方向。12 月 8 日至 10 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总结 2021年经济工作、部署 2022 年经济工作。会议新增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不纳入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利好现代煤化工和绿电发展。

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即石油、 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能源产品转化为原料,它并不是 100%的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一般只有 20% 排放,80%转化成原料。长期以来,原料用能都是纳入全部能源消费的统计中,没 有单列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原料用能的占比较低;二是原料用能算法比较复杂。 本次会议明确指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落实“精细化”统计以后, 对于使用化石燃料作为原料的企业,其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与 会议中提到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呼应,利好现代煤化工发展。

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我国的能耗双控政策自十一五开始实施 以来,其主要目的是为促进企业节约能源,当时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较低,对能源 消费控制不区分所用的能源是否为可再生能源,其影响较小。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比 例逐步扩大,且在双碳背景下,上述考核机制稍显不合理。因此早在 9 月 16 日, 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已提出“鼓励地方增加 可再生能源消费,对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 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本次会议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 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国家将大力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用能企业也可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方式提升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缓解能源双控压力,利好 绿电发展。

2.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城市转型为煤企发展提供契机

2.1. 转型升级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2.1.1.德国鲁尔:欧洲最大煤、钢产区,变身高科技技术中心

昔日德国工业核心地区。鲁尔区具备突出的资源优势,在被大规模开采之前,19 世纪鲁 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 2190 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 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 220 亿吨, 占德国储量的 90%。鲁尔区区内四条运河网与公路运输赋予其便捷的水陆交通,叠加欧 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优势带来的广阔市场,贸易、销售十分便利。19 世纪中期煤炭工业兴 起,钢铁、煤化工等重化工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1871 年普法战争后,德国 战胜法国后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进一步促进了煤钢联 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形成 了以煤为基、钢铁为主导、涵盖化工和机械制造的产业格局。1939 年,鲁尔区硬煤产量 达到 1.3 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 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 量的 73.6%和 66.9%。

煤炭危机下,转型刻不容缓。二战结束后,战败后的德国经济一派萧条,并且随着石油 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渐下降;同时,炼 钢耗煤量的降低也进一步减少了煤炭的需求量;供应方面,鲁尔区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鲁尔区平均深度 650 米的煤炭使其在开采成本上优势愈发减 弱。鲁尔区爆发了历时十年之久的煤业危机,煤矿在经济压力下开始关闭,煤矿就业人 数急剧下降。20 世纪 70 年代,新技术冲击下全球市场上低价钢材供应增加,带来激烈 竞争,钢铁生产需求也急速下降,加速了传统煤炭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在以煤炭工业 为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的生产结构下,鲁尔区陷入了结构性危机。同时,重化工行业 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急需转型。

鲁尔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路径。1966 年经济部长席勒呼吁鲁尔地区全面重新工业化,拉 开鲁尔区转型发展大幕。1969 年发布的《鲁尔区域整治规划》,提出“以煤钢为基础, 发展新兴产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 ”的转型规划。鲁尔区在 继续发展煤炭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旅游、 多媒体、服务业等新的产业。随着产业链的整合延伸,软件及信息服务、电信、环保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多元产业下鲁尔区经济紧张局面得以缓解,完成了从传统工业 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转变;从数据来看,鲁尔区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由 1965 年的 39%增至 2011 年的 72%。

煤企规模化经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煤炭主要采取改建、合并、转让等形式,增大投资推动规模化经营,1968 年北威州政府发布《鲁尔发展规划》,要求通过采取 对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给予煤企一揽子优惠政策,力促煤企转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失业压力,德 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价格补贴。起初是由政府贴给矿业主、工人, 使之另谋出路、再就业,鼓励提前退休,后来又将补贴延续到新成立的公司。(2) 税收优惠。对煤炭公司所得税予以退还,允许煤炭企业加速折旧,促进生产合理化; (3)投资补贴。对煤矿生产合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排转岗人员等提供补助; (4)政府收购。政府提供贷款并收购部分煤炭作为“国家储备;(5)矿工退休金 补贴;(6)限制进口;(7)环保资助。由州政府负担 1/3,联邦政府负担 2/3;(8) 研究与发展补助。

引入新兴产业,支持科教发展。一方面,经济转型需要高度关注科学教育等软的基 础设施,1964 年“教育紧急文件”颁布,鲁尔区波鸿大学、多特蒙德大学、杜伊斯 堡大学、埃森大学、哈根函授大学等陆续成立,开启新工业化的研发创新,为下一 阶段新兴产业的发展打下 1 坚实基础。一方面,政府对生物、信息和环保型及科技 型企业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北威州规定,凡新兴产业在当地落 户给予大企业投资者 28% 、中小企业投资 者 18% 的经济补贴。因鲁尔区空气污 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峻,促使环保企业在鲁尔区落地生根,形成了 首批入驻该区的新兴产业集群。1989 年“煤炭产业地区的未来倡议”方案将鲁尔区 划分为六个小型区域,每个区域由两三个市县组成,鼓励各地区充分根据自身禀赋 和比较优势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并推行相关政策保证新兴产业在企业入驻、技术研 发和人口迁入等多方面的成效。

充分利用老工业园区土地等资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鲁尔区在发挥各城市比较优 势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协商解决了工业荒地等环境问题,开创性地形成了工业自然、 工业文化、工业建筑和地标之路四条“鲁尔旅游路线”,成功将一些庞大体量的老工 业园区打造成旅游、休闲、文创产业集群,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其中,埃森的关税 同盟煤矿,成为德国知名的工业旅游观光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著名的红点设计博物馆即坐落于此。

城市转型升级下,鲁尔集团乘势而上。在鲁尔区转型升级的同时,区域内的煤炭企业迎 来发展契机,“矿竭城衰”下,德国政府认为要提高德国煤矿的效率和竞争力,就必须进 行企业间的联合重组。1968 年 11 月,为整合德国煤矿开采企业,鲁尔集团正式成立, 其整合了德国 80%的煤炭企业,包括 55 个煤矿、29 个炼焦厂、5 个煤砖厂,同时重组 与煤矿相关的化工企业等。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团的战略转型,目前鲁尔集团已成功实现 从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到涉足多领域、全球前 500 跨国集团的转变,集团业务已涵盖能源、 化工、房地产、采矿四大子公司,成功实现了从煤到非煤的产业转型。

20 世纪 60~70 年代,政府领导下的煤炭产业整合。从 1958 年起,在政府以保煤为目标的政策干预下,鲁尔区内的煤炭企业开始了优胜劣汰,大量缺乏竞争力的企 业相继倒闭或被收购。到了 1969 年,在政府的协调下,当地一批盈利水平和机械 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自愿联合重组为鲁尔煤炭股份公司(后更名为鲁尔集团),新主营 业务仍是煤炭生产。

20 世纪 70~80 年代,改造传统产业和完善基础设施。在这一阶段,鲁尔区正值传 统工业现代化和新兴产业研发期,全区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矿冶工业现代化努力 的同时,大力支持新的前瞻性技术和创新活动。在此背景下,鲁尔集团将转型重点 分为了五个方向:一是进行技术上的改善,更新设备和煤矿布局调整;二是通过提 升市场集中度加强集团的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链上的煤化工、煤电、煤 机等产业,完善公司的下游产业链;四是当国内煤炭产业开始收缩时,逐步开拓国 际市场;五是保持与政府的合作从而赢得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的支持。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发展多元化战略与布局全球化。20 世纪 80~90 年代, 鲁尔集团借助多种手段开始进军房地产、培训、环保、旅游、国际采矿、信息、电 子和橡胶产业,实现了从煤到非煤的产业转型。1998 年和 1999 年,集团先后收购 萨尔煤矿集团和伊本比伦地区的普鲁士无烟煤公司,从真正意义上完全整合德国煤 炭企业。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国内煤炭资源的限制,鲁尔集团大举开始向海 外市场扩张,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产业版图。

2002 年以后,优化整合全球资源与退出煤炭产业。作为一家综合性大型集团企业, 鲁尔集团同样面临着产业结构分散等问题。对此,鲁尔集团自 2002 年开始大规模 整合其全球业务,将新的战略方向集中于化工、能源和房地产三大非煤产业。对于 煤炭产业,鲁尔集团将现有的矿井逐步关闭,由北威州政府和鲁尔集团公司通过出 让股份、政府补贴等途径偿还债务,并逐步退出煤炭产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2.美国匹兹堡:“煤铁复合体”的城市复兴

“煤铁复合体”式工业城市。匹兹堡拥有储量丰富、质量上乘的煤矿、石灰石和铁矿资 源,以匹兹堡和康奈尔斯维尔为中心的煤田是美国烟煤最重要的产区,叠加充沛的水量 和运输便利的内河港口,为煤炭、钢铁工业规模发展提供绝佳条件。一战前后,美国重 工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迅速,拉动煤炭、钢铁工业繁荣。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对钢铁的需 求量猛增,匹兹堡进入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带动地区冶金、焦炭、重型电气制 造设备和玻璃等行业迅猛发展,吸纳了当地大部分就业,匹兹堡由此发展成为一座典型 的“煤铁复合体”式工业城市。

“锈带城市”亟需转变,产业重构势在必行。一方面,当地经济对钢铁工业的高度依赖, 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集中度高、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1948 年,匹兹堡市南部 发生“多诺拉工业烟雾事件”,致使 6000 余人二氧化硫中毒。一方面,自二战后随着钢 铁厂采用天然气和石油等替代燃料并提高了铁炉的燃料利用率,匹兹堡煤炭产量在二战 后持续下降。70 年代锁着钢铁需求下滑以及日本、韩国钢铁行业的崛起,匹兹堡钢铁产 能严重过剩,匹兹堡的钢铁行业由盛转衰,大量钢厂被迫关闭,煤炭行业也受到了巨大 冲击,煤炭产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不断萎缩。大量人口逃离匹兹堡,匹兹堡陷入严重 衰退,成为美国知名的“锈带城市”。

促进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并逐步转型成为先进制造业。1984 年,由“阿勒根尼社 区发展会议”组建的经济委员会发布《增长的战略:匹兹堡地区经济发展计划》,确立 “以 多样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促进匹兹堡的经济发展,并提出四个理想产业特征:

(1) 生机勃勃的服务性、专业性的小企业。(2)高科技、研究性和信息化。(3)拥有规模小、 高效率并且高技术的制造业。(4)关注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亟需提升。1985 年,“21 世 纪战略:匹兹堡/阿勒根尼 21 世纪发展战略”提出,“促进拥有全新的企业精神,有与大学相关的研发为标志的大小企业的混合体发展”的转型战略,是匹兹堡经济转型的纲领 性文件。基于高科技与服务业两个主要关键词,结合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改造, 叠加企学联动多措并举产业重构,使得匹兹堡从单一制造业逐步向以制造业为主、服务 业为辅的经济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初步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教育、科研、商业服务、专业服务的多元化经济产业体系,为匹兹堡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服务业升级。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匹兹堡政府开始将经济转向教育、 旅游和服务业,尤其是以医疗和机器人制造为代表的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同时支持发 展教育、培育人力资本,进一步激励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高校科研成果产业 化。此外,卡内基基金会、匹兹堡文化信托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为文化发展经济的先锋, 在中心商业区建起科学、教育、艺术、娱乐多项并重的“文化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同时改善娱乐休闲设施,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此后匹兹堡也多次 被评为全美最宜居城市。

1994 年,主题为“协同作战,竞争全球”的地区经济复兴计划 出炉,重点发展旅游业、高科技,并且加大人力资源培训,以完成到 2000 年创造 10 万 个新的就业岗位的目标。助力匹兹堡经济转型提质增效。20 世纪 90 年代后,匹兹堡经 济结构彻底转型,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金融、教育等产业 成为经济支柱,匹兹堡也从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转变为以软件、人工智能、 生物制药等一系列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城市。2012 年底,匹兹堡被美国智库布 鲁金斯学会评为“从此次危机完全复苏”的三大美国城市之一。如今,匹兹堡已获得“绿 色宜居之城”、“文化艺术之城”、“科技创新

随着城市转型进程逐步推进,匹兹堡当地的煤炭企业积极投身绿色转型。1945 年,匹兹 堡煤炭公司与联合煤炭公司合并,后续经历两轮合并组合成立康索尔能源,后于 1999 年独立上市。截至目前,康索尔能源已成长为美国烟煤领先的生产商和最大的地下煤矿 开采公司。

19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通过合并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在 1945 年,匹 兹堡煤炭公司被联合煤炭公司(美国东部最大的烟煤公司)合并。随着二战后美国 对天然气的不断增长,煤炭产业日渐衰落,联合煤炭公司于1966年被Conoco收购, 到 70 年代中期,联合煤炭公司经营着 56 个矿山,雇佣近 20000 名员工。1981 年, Conoco 连同联合煤炭公司被杜邦公司收购,杜邦公司将联合煤炭公司在宾夕法尼亚 的部分煤炭开采权出售给了鲁尔集团下的 Rheinbraun AG 公司。Rheinbraun AG 公 司在 1991 年向杜邦公司提供煤炭开采上的股权和 8.9 亿美元以成立一个合资企业 ——康索尔能源。1998 年,杜邦出售了其康索尔大部分股权只保留 6%,而 Rheinbraun AG 则拥有 94%的股份。

21 世纪,发展多元化战略。1999 年康索尔能源进行了公开募股,用于偿还从杜邦 公司获得的股权和部分债务。由于 2000 年出煤炭需求的不确定性,康索尔能源更 加注重多元化,开始了大量的收购。当前康索尔能源的业务共有煤炭开采、天然气 勘探开发和生产、水净化等业务。

2.2.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国内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可期

2015 年 10 月,政府会议在对当时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上,首次指明中国经济正 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重 点议题,强调要加快中国新旧发展动能连续转换。2017 年 1 月 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 强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 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使得“新旧动能转换”由概 念转为具体工作推进。在顶层设计下,煤炭资源城市开始面临转型的重大机遇期。山西 省、山东省为传统工业大省,在巩固工业大省地位地位的同时,均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 的重大命题及转型,两省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贯彻落实新旧动能转 换,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

2.2.1.山西:煤企强强联合、转型升级,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形成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坚决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2016 年前后发布《中国制造 2025 山西 行动纲要》、《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开始谋求转型发展。近年来, 山西省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推进集群现有的钢铁、煤炭、焦炭等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聚焦“六新”领域,坚持前瞻布局、创新引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零到 一、从一到多,积极发展信创、半导体、大数据、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新兴 产业。

聚合煤炭优质资源,助力转型升级。2020 年 6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出台,国企改革提速,推动相关企业兼并重组。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委决定联合重组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同步整合潞安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原阳煤 集团)相关资产和改革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组建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推动焦煤集团对山煤集团进行重组,重建新焦煤集团。

2020 年 10 月,老牌煤企阳煤集团整体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担负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军任务,坚持走碳基材料和 数字资产两条路径,锚定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 石墨烯新材料、轻金属新材料 5 个产业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火箭级”新材料产业 集团。原山西省属七大煤企形成了“2+2”的新格局,一方面使得山西能源优势真正形成拳头,有效破解山西省属煤企各自为战、大而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困局,解决煤 电价格矛盾、利益互为掣肘等问题,改变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市场内部化、布局分散、同 质化严重、无序竞争的格局,有利于培育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山西 省发挥煤炭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长过程中的有力支撑,提升对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效果,让“煤老大”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华丽转身。

 

新动能加快形成。山西坚定扛起转型蹚新路这一重大使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信 创、大数据、半导体等新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1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其中,山西省把新材料产业摆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位置,瞄准前沿、保持 定力、久久为功,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具体来看,山西已 在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和特种金属材料等特色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地 位,部分产品和技术接近国际水平。

2.2.2.山东:培育壮大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新产业新优势

山东省于 2018 年 1 月发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明确提出“化解过剩产 能置换形成新动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8 年 9 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煤炭行业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煤炭 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新动能形成,到 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发展的 新格局,到 2028 年培育形成具有现代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在培育壮大产能 过亿吨的煤炭企业集团、调整优化省内煤炭开发布局的同时,淘汰出清 2082 万吨煤炭 落后产能,推进煤炭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大力推进煤企“走出去”战略, 提升煤炭绿色发展能力,要求到 2022年煤炭企业已稳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达到 80%, 新增塌陷地达到同步治理;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率达到 80%。此外,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优势,聚焦“十大新兴战略产业”和“十强”产业,重点推进煤电、煤化工和煤焦 化、煤机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壮大信息技 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厚植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山 东省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改变资源能源消耗型的 产业结构。

煤炭产业方面:山东省实施“退出东部、压缩中部、稳定西部、储备北部”煤炭资 源开发战略,加快东部烟台、淄博、莱芜、临沂等矿区退出步伐,压缩中部济宁、 枣庄、泰安等矿区产能规模,稳定西部菏泽矿区产能规模,根据全省煤炭需求和煤 炭市场发展情况,适时启动开发北部黄河北矿区阳谷-茌平煤田。2021 年 4 月,山 东省印发《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 年)》,要求全省 30 万吨/年及以下 8 处煤矿全部关闭,合计产能 240 万吨;关闭退出 19 处采深超千米冲击 地压煤矿,合计产能 3160 万吨;合计关闭退出煤炭产能 3400 万吨,占山东在产产 能的 24.5%。后基于保供要力,方案有所延后。

新兴产业方面:2021年年初,山东省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市级 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小企业培育路径。 同年 6 月,省新动能基金联合省工信厅、中泰证券启动“泰山登顶”行动,三方组成上市培育共同体,支持中小企业坚定“专精特新”发展路线,打造“后备潜力圈” “重点培育圈”“冲刺核心圈”三个圈层,精准服务和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

截至 2022 年 2 月,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企业中,已有 52 家实现 IPO,预计两年内 投资上市企业将突破 100 家,欲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企业上市板块。2022年,山东将启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增长 10%以上;全省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其他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更大力度支持骨干科技型企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 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促进更多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引领全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省内煤企联合重组,再造能源航母。在山东省转型升级的契机下, 2020 年 7 月,山东 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宣布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方案,战略重组事 宜自 2020 年 11 月起交割,2021 年 4 月完成工商登记,省内两大煤炭集团完成联合重组,原山东能源与原兖矿集团主业相近、强强联合,同类产业整合下,有望进一步巩固 集团在华东地区煤炭行业的龙头地位,聚力打造新兴产业与传统能源互补的山东省能源产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依据 2020 年数据,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炭产量 达到 2.7 亿吨左右,位居国内煤炭企业第三位,市占率 6.9%,为山东省唯一省属国有 煤炭集团,区位优势突出。

同时,新山东能源集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物流贸易、装备 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方面,山东能源集团以“大型化、高端化、园区化、终端 化”为方向,坚持三向并进,聚焦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融合发展,目前集团化工 产业甲醇协同产销量位居国内第一,高端聚甲醛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现代高端化工的产 业集群正在山东能源集团形成。在新能源方面,集团注资 60 亿元成立山东能源集团新 能源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海陆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整体布局开发渤中 海上风电基地,打造自主可控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同时依托煤化工产业优势,发展制 氢、储氢、用氢产业链。

3.传统煤企肩负转型重任,多数具备转型优势

3.1.盈利高位,现金流充沛

供改后盈利持续恢复,煤企在手现金流充足。自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总量性去产 能、结构性优产能陆续推进,煤价及焦炭价格中枢得到提振,煤企营收及利润大幅提升。 同时,2021 年前三季度,煤价高歌猛进,多数煤企盈利达历史最好水平,板块盈利水平 迭创新高,归母净利水平同比大增 67%。

 

全年长协中枢上移,盈利更为稳定。2022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 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认为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 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 570~770 元(含税)较为合理;分地区来看,山西地区热值 5500 千卡的煤价合理区间 为 370-570 元/吨,陕西地区热值 5500 千卡的煤价为 320-520 元/吨,蒙西地区热值 5500 千卡的煤价为 260-460 元/吨,蒙东地区热值 3500 千卡的煤价合理区间为 200-300 元/ 吨。

一方面,2022 年 1 月、2月中长协实际成交价格 725 元/吨,未按照 2021 年 12 月 3 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准价(700)+浮动价”执行,且远未达到当前570~770 元/吨的上限,因此区间上限定在 850 元/吨或 770 元/吨并无影响;山西、陕西、蒙西、 蒙东地区的坑口售价仅针对“中长期合同”(非长协目前依然按照 700 限价执行),该售 价是由“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 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减去“汽运短倒、铁路运费、 港杂港建、堆存装卸等”费用后倒推得出,与港口售价区间无本质性区别,应理性看待。 一方面,通知所述的 570~770 元/吨长协价格区间远高于往年煤炭长协价格的中位数水 平,长协中枢提高,行业盈利整体更为稳定。此次长协定价亦是相关部门考虑到了煤企 转型发展的需要,在短期内给予煤炭企业一定“合理”利润。

 

3.2.手握土地、原材料等转型资源,转型具备可能性

采煤塌陷区治理任务艰巨。长期以来,传统的煤炭高碳、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对矿区生 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因经济结构单一,在资源枯竭、煤价下行阶段,有些老矿区陷 入了经济徘徊、发展停滞的困难局面,随着部分老矿区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及落后煤矿产 能的加快退出,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迫切需要。

煤矿区具备转型发展的可能性。煤矿区本身即为多能源系统,依托煤矿位于偏远郊区或 山区,具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蓄水能等优势;依托煤矿区的生产条件及井下空间 优势,可实现煤基电、热、气的全井下供应和生产,大力发展煤矿井下新型生产工艺; 且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土地等产权关系较为明晰,相比于新批用地,老旧矿区的土地 等资源更加便捷、经济,因此老矿区的闲置资源可作为未来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 承载地,具备转型的可能性。

政策端早在“十三五”期间就已明确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等促进煤企转型的规划。2016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利 用废弃的煤矿工业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2020 年煤炭 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中第十三条提到,“鼓励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和露天煤矿土地复 垦,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区、关闭退出煤矿工业场地发展风电、光伏、现代农业等产业”。 2021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请提供利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有关 情况的函》,要求各省组织 23 省的 115 个县利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有关 情况,介绍当地是否适合利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政策推动下,光伏+ 采煤塌陷区成为治理采煤沉陷区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煤企及当地政府愈发重视对煤炭老矿区利用,积极推动改造转型,形成各具特 色的转型发展模式。具体来看,

采煤沉陷区:安徽两淮老矿区利用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实现储 水灌溉、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综合利用。晋能控股集团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 100MW 光伏电站。

废弃煤矿巷道:晋能控股集团与大同市共同建设云冈矿北大巷废弃巷道压缩空气储 能电站项目,利用废弃煤矿巷道作为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现资源枯竭矿井 的可持续发展。

广场及铁路:徐矿集团与徐州市贾汪区合作,利用原权台矿、旗山矿工业广场,建 设生态文化特色小镇,盘活徐州地区 120 公里铁路专用线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煤炭亦是部分转型项目的原材料,发展现代煤化工契合“双碳”要求。煤炭作为原料参 与化学反应,部分碳元素进入产品,转化成清洁能源或化学品,部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 化碳,少量碳元素随灰渣流失,由于部分碳进入产品,而煤充分燃烧后碳全部转化为二 氧化碳,因而煤化工生产过程具有节碳能力。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既是国家能源 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的需要,也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 要举措。

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 出,“十四五”时期是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现代煤化工产业必须走上清洁 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山西省“十四五”1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也明确提出,在碳基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突破石墨烯、超级电容炭、三代碳纤维等关键技术, 打造国内领先的碳基新材料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 发展。 此外,多数煤企为省属大型国企,有望在资源获取、项目审批、信贷支持等方面配置上 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3.3.多数拥有火电、化工运营经验,保障转型落地

自 2012 年 5 月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 3 年波动下行,煤炭企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 经营更加困难。为此,多数煤企开始寻求联营煤电、开展煤化工等项目,以延伸产业链, 新增盈利增长点。

火电联营:2015 年 7 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建议,煤企积极与发电企业开展 横向联合,以争取国家优先项目批复、核准、建设电力输送通道和优先上网等扶持 政策,争取跨行业整合重组,优化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2016 年,为理顺煤电关系, 发改委下文鼓励煤炭企业布局电力业务。目前上市煤企中约有 1/3 涉及火电运营, 多数具备丰富的电力运营经验。

煤化工:“十三五”以来,我国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方 面取得重要进展。生产工艺、关键大型装备和特殊催化剂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化, 特别是大型煤气化技术取得了跨越式进步。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建成煤制油产能 931 万吨、煤制气产能 51 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 1582 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 489 万吨,百万吨级煤制乙醇和煤制芳烃工业化示范项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千万吨 级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在国家大力鼓励“煤炭清洁高效 利用”背景下,煤企按照高端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在现有化工产业链基础上,向化 工新材料大力转型。

4.煤企相继发布发展规划,转型方兴未艾

4.1.发展规划相继发布,转型值得期待

“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在政策导向下新材料、新能源为破 局方向。同时,考虑多数煤企现金流充沛、手握土地&原材料等转型必备资源、拥有火 电&化工运营经验,煤企转型具备优势。

 

4.2. 重点公司分析

兖矿能源

公司为华东区动力煤龙头,背靠全国第二大煤企山东能源,区位优势突出。公司煤炭板 块三地布局,手握亿吨级优质资源,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同时,公司大力发展现代煤 化工产业,实现从基础化工向高端化工的延伸,进一步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 料并重转变,由排碳向固碳转变,实现华丽转身。公司预计 2021 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 润为 160 亿元,同比增长 12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增长 140.3%。 主因煤炭、醋酸等主要产品价格大幅提升。2021 年 12月,公司发布《发展战略纲要》, 提出公司在聚焦主业、做强做大基础上,确定矿业、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物流五个产业发展方向,绿色转型提速。

其中,(1)煤化工:板块日渐成熟,大力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公司力争 5-10 年化工品年产量 2000 万吨以上,其中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工品占比超过 70%。公司收购集团优质资产,产品种类日趋丰富,产 业版图逐渐明晰。未来,公司将在省内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纵深,省外持续壮大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公司化工远期产量有望翻倍,且产品具备高端化、高附加值等特性。(2) 煤炭主业:潜力十足、未来可期。公司力争 5-10年煤炭产量规模达到 3 亿吨/年(相比 于 1.7 亿吨/年的在产产能,增幅达 76.5%);在现有多种非煤矿产资产的基础上,拓展 钼、金、铜、铁、钾等矿产领域,实现由单一煤炭开采向多矿种开发转型。(3)首提新 能源,布局“光-氢-储-充”。公司将在西部地区和采矿塌陷区建设氢油气电醇和“光-氢 -储-充”产业链,力争 5-1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 1000 万千瓦以上,氢气供应能力超过 10 万吨/年。

电投能源

公司为蒙东褐煤龙头,以煤为核心,铝、电和新能源为重点,资本运作为平台,打造具 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综合能源企业。公司预计 2021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35.6 亿元,同比 增长 71.9%;实现扣非净利润 35.2 亿元,同比增长 77.8%,全年业绩稳健,盈利能力强劲。

(1)电新:追风逐日聚焦绿电,转型加速推进。2022 年 1 月,为充分利用阿巴 嘎旗丰富的风能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公司锡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 500MW 风力已有绿电在运 1.6Gw。此外,公司尚有 1,575.3 MW 光伏、2,665.5MW 风电、626MW 风光项目处于在建和规划状态,合计在建及规划装机量 4,866.8MW,增幅高达 304.2%,成长潜力巨大。待新产能投产后,公司新能源装机占比将持续提高,电力装机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 实基础。

(2)煤炭: 资源优势叠加市场壁垒,造就龙头地位。公司为蒙东、东北地区 褐煤龙头,坐拥两大千万吨级高效露天矿。公司吨煤成本傲视群雄,由于煤炭行业开采 成本主要受制于资源禀赋的限制,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复制,因此公司极低的开采成本构筑天然护城河优势。公司主要客户对公司产品依赖度较高,且公司拥有运距优势,具备 区域性壁垒,在吉辽供需矛盾加剧背景下,公司受益显著。

(3)电解铝:铝电联营,协同效应显著。公司霍煤鸿骏拥有年产能 86 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线,拥有自有电厂配备装机容量 180 万千瓦的自备火电机组、40 万千瓦风电机组,可基本满足用电需求;其中, 火电用煤均由公司内部销售,且公司选址靠近煤炭主产地,享有稳定且低成本的煤炭资 源,可充分发挥优势协同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华阳股份

2021 年 1 月份,公司正式更名为华阳股份,转型大幕开启,除了继续巩固做强传统煤 炭主业外,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公司的另一重要使命。

(1)公司布局新能源蓄能新材料,打造“新能源+储能”发展新路径。光伏组件项目顺利投产, 2022 年 1 月 公司光伏智能制造项目阳泉基地首片光伏组件正式出品,由公司子公司山西华储光电有 限公司建设,主要生产高效光伏组件。此外,华阳集团采用全球新一代超薄氧化层隧穿 钝化技术,6 大基地布局 21GW TopconN 型组件,其中上市公司体内 5GW 产能预计于 22 年 1 月正式投产,其余 16GW 将于 22 年底前陆续投产。钠电全产业链布局成型,2021 年 4 月公司通过基金持股中科海纳(全球领先钠离子电池研发团队),合资建立子公司等 方式,率先打造 2000 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2021 年 9 月,公司与多氟多、梧桐树资 本签订合作协议,欲在上游原材料、电解液、电池等环节可实现强强联合,共筑新能源 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布局;

2022 年 1 月,公司钠离子电芯项目 签约暨开工仪式在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该项目由华阳股份、北京中科海钠、 阳泉市开源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贡献力量。飞轮储 能蓄势待发,8月公司受让阳泉奇峰 49%股权,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提升飞轮储能业务优势,同公司现有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等业务发挥协同效应;当前,阳泉 奇峰产业基地生产的全国首批 600 千瓦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正式下线,用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领域。强强联合下,公司全力铸造一流飞轮储能企业。预计 公司未来将大力布局 TopconN型双面单晶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能源领域 前瞻性、引领性项目,致力通过“光伏+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智能微电网+充电桩” 系统,打造“新能源+储能”未来能源终极解决方案。

(2)主业运营稳健,七元、泊里 加快建设,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发布 2021 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1 年实现归母 净利 33.1~39.5 亿元,同比增长 119.6%~162.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45.8~52.2 亿元, 同比增长 256%~305.8%,其中 Q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23.8~30.2 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此外,公司一直以“打造亿吨级煤炭销售基地”为目标,通过对在产矿井实施“提能提 效”工程以及收购兼并煤炭资产等方式,保证中长期煤炭产量稳中有增。 公司七元煤矿于 2020 年 10 月完成收购,地质储量为 20.6 亿吨,产能 500 万吨/年产,煤种以无烟 煤为主,预计 2023 年 12 月投产。此外,公司还有在建矿井泊里矿,涉及产能 500 万吨 /年,煤种为无烟煤。公司远景具备 1000 万吨/年产能增量,且景福矿(90 万吨)、榆树 坡(120 万吨)均具备产能核增至 500 万吨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淮北矿业

2021 年 12 月,公司发布公告,成立“淮北矿业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旨在积极落 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动公司向新材料、新能源转型。(1)新材料:EVA。公司 将以甲醇(50 万吨新增产能已进入试生产)、乙醇(预计 2023 年年底建成试生产)为抓 手,向烯烃、醋酸进行延伸,最终实现 EVA 新材料的华丽转身。(2)新能源:氢能+绿 电。一方面,公司布局煤化工产业链,具备制氢能力,未来可进一步扩展储氢、运氢、 加氢等技术环节。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煤矿塌陷区优势,积极发展绿电。(3)主 业:焦煤长协价格稳定,业务多元扩张。公司为华东地区煤焦龙头,具有稳定的下游用 户、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和运输优势。信湖煤矿已于 10 月转固并表(目前日产维持在 7000 吨+),建筑骨料产能由 400 万吨已提升至 1000 万吨,传统业务多点开花,为转型 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美锦能源

公司主要从事煤炭及焦化业务,2017 年开始积极探索向新能源转型,依托丰富的煤焦 资产以及焦炉煤气低成本制氢的先发优势,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上下游。

(1)氢能:全 产业链布局,多地布局初见成效。根据公司“产业链+区域+综合能源站网络”的总体布局,公司在氢能行业广泛布局,目前已形成“膜电极 MEA-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 动力系统总成-整车制造-加氢站”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复制成熟的广东氢能发展模式 在山西晋中、山东青岛、浙江嘉兴等地积极落地氢能产业园,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 未来,公司计划用 3-5 年时间打造覆盖沿海发达区域的供氢网络,5-10 年时间建成覆盖 全国的集“制储运加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2)煤焦业务:盈利能力卓越,产能 有扩张预期。煤焦业务是目前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拥有煤炭资源丰富,共有 4 对 矿井,合计产能 630 万吨/年(权益 582 万吨/年),炼焦配煤为主,锦辉煤业投产后,公司煤炭产能可覆盖 62.9%焦炭产能的原料需求,协同优势显著;焦化方面公司共有 3 个 在产焦化厂,合计产能 715 万吨/年(权益 648 万吨/年),在建产能 730 万吨/年,同时 具有焦油、粗苯、煤气、高纯氢等多项副产品供应能力。在地产边际改善和行业产能持 续压缩的背景下,公司煤焦业务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靖远煤电

公司为西北地区首家煤炭上市公司,为甘肃省属国有煤企,拥有煤电化一体化经营布局。 其中,煤炭主业在高比例长协加持下业绩稳健,在建的白岩子矿有望在未来贡献产能增 量,集团有资产注入下产能具备外延式增长预期;公司布局以尿素为主的煤化工项目, 延长煤炭产业链,打开多元化经营格局;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新能源项目,具备远期转 型潜力,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7.2 亿元,同比增长 61.78%; 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61.06%,煤价高位下公司盈利创历史新高。

(1) 积极发展风光电新:2021年 11 月,公司出资组建合资公司晶虹新能源(公司控股 60%), 负责投资建设靖远煤电 28MW 光伏自发自用工程项目,选址位于公司矿区,由 13.0741MWp 片区(王家山)、18.0492MWp(大水头、魏家地)两个片区构成,该项目 自发自用,在使用公司矿区闲置土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自然资源、节能 降本,提升公司资源综合利用。2021 年 1 月,公司与上海核工程设计院签署《合作框架 协议》,拟共同开发靖远矿区风电、光伏、分布式风电能源、智慧能源、核能供热、氢能 利用等市场,远期规划靖远矿区 1GW 农光互补智慧能源工程项目,为公司提供新能源 转型增长潜力。

(2)煤炭产能外延、内生均具备成长性,煤化工项目蓄势待发。煤炭: 公司现有煤炭产能 1054 万吨,为甘肃省第二大煤企,煤种以不粘煤为主,伴有少量的 弱粘煤和长焰煤,具有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特点。2019 年 5 月,公司股权收购 景泰煤业,其拥有的白岩子煤矿主产气煤、1/3 焦煤等炼焦煤品种,设计产能 90 万吨,于 2020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 2022 年内可建成投产,为公司产能提供内生性增长。

同 时,公司控股股东甘肃能化集团为消除与公司的同业竞争关系,在 2018 年 1 月签署的 收购报告书中承诺将在五年内通过资产注入、资产转让、关闭或停止相关业务、剥离等 方式整合其控制的与上市公司所经营相同及相似业务的其他企业,我们预计甘肃能化集团或将于 2023 年前将窑街煤电的煤炭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公司煤炭产能具备外延式增长空间。煤化工:公司于 2020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建设清洁高效气化气综 合利用项目,项目以公司本地煤为原料,采用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氨及尿素, 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规划产能包括合成氨 30 万吨、尿素 35 万吨、甲醇 4 万 吨以及其他副产品,属现代煤化工项目,顺应国家对氮肥行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的要求,弥补省内尿素缺口,极具发展前景。

金能科技

公司为山东省独立焦化龙头企业,构建了独特的“3+3”循环产业链,实现煤化工与精 细化工的深度整合,成本优势显著,焦炭、炭黑盈利能力均位居行业前列。公司积极布 局石油化工、新能源领域,实施‚以煤化工与精细化工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产 业战略布局,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1)氢能、光伏双布局,可持续发展再添一环。氢 能:21 年 8月公司全资孙公司金能化学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氢能综合利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对金能化学生产的工业副氢进行提纯、压缩、储运、充装,全面配套氢能交通 产业发展,逐步扩大氢能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化工产业链,提升工业副氢附加价值。 光伏:21 年 8 月金能化学投资建设“金能沐官岛渔光互补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包含 1000MW 海上光伏发电装置、配套 100MW/200MW 储能设施,兼容发展海水渔业养殖 和生态旅游;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前)7.6%,优化公司电源结构的同时,也可为公司“大 炼化”抵消碳排放指标,顺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

(2)焦化供需格局 向好发展,积极布局石化行业。焦炭行业进入产能置换周期(即 4.3 米焦炉的淘汰与 5.5 米以上大型焦炉的投产),供需缺口有望保持。此外,中小产能持续清退、整合,未来伴 随着焦化行业准入标准的提高,焦化企业集中度将得以提升,行业格局边际改善,议价 能力增强,焦炭价格高位运行,预计“十四五”期间吨焦盈利水平较“十三五”有明显提升,公司焦化盈利持续向好。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石油化工产业,实施“以煤化工与精细化工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产业战略布局,青岛新建“48 万吨绿色炭黑” 项目已顺利投产,“90 万吨/年丙烷脱氢”、“45 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已陆续投 产,业绩存翻倍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