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国已确定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共计367处,涉及山西、内蒙古等22个省(自治区)。一旦出现采掘失调,极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同时也可能导致煤炭产量“断崖式”下降,对安全保供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煤炭冬储保供已然拉开序幕。一系列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不容忽视,采掘接续紧张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当前,我国已确定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共计367处,涉及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22个省(自治区)。科学合理的采掘接续是煤矿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一旦出现采掘失调,极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同时也可能导致煤炭产量“断崖式”下降。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防范化解煤矿采掘接续紧张带来的安全风险刻不容缓。
人为因素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主因
总体来看,采掘接续紧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采得快、掘得慢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一些煤矿长期高强度开采,开采速度快,回采煤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一些煤矿掘进工艺装备相对落后,单进水平低,掘进速度慢,准备时间长,导致没有及时形成接续工作面,准备煤量不足。此外,灾害严重矿井治灾速度跟不上,导致灾害治理不达标,安全煤量不足,也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重要原因。
人为因素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开展了煤矿采掘接续专项监察,发现了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受煤炭市场持续偏紧等因素影响,煤矿企业生产欲望普遍强烈,赶进度、拼产量、重回采、轻开拓,人为造成采掘接续紧张;有的煤矿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明知已出现采掘接续紧张却不主动采取措施,仍高负荷组织生产,甚至超能力组织生产;有的煤矿为了赶进尺、抢进度,违规压减灾害治理工程、缩减灾害治理时间、降低灾害治理标准。
采掘布置不合理是人为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又一原因。
由于一些煤矿企业对矿井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重视不够,矿井开拓布局、采区划分不合理,导致煤矿采掘接续先天不足。有的煤矿为了早投产,人为缩减首采区开拓范围,导致矿井投产后就出现采掘接续紧张;有的煤矿不按设计进行开采,随意调整采掘计划,随意变更开采煤层、采区开采顺序,擅自新增采掘头面;有的煤矿在更换采煤装备、大幅提升采煤能力后,没有同步更换掘进装备和工艺、提升掘进能力,开拓和准备巷道施工进度滞后于采面回采速度,采掘接续经常出现断档。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且接续紧张的煤矿209处,占采掘接续紧张煤矿总数的56.9%。相当一部分煤矿多种灾害叠加,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量大、治理周期长,灾害治理滞后必然会造成采掘接续紧张。有的煤矿未树立超前治灾理念,隐蔽致灾因素未查清、治灾措施未落实、治灾效果未评判就组织采掘作业,掘不进、采不动以后又倒过来进行灾害治理,灾害治理与采掘活动相互制约,陷入恶性循环;有的煤矿安全投入不到位,灾害治理装备、技术、人才队伍跟不上,灾害治理工程滞后于采掘工程,采掘失调局面长期得不到缓解;个别地区部分煤矿由于开采范围偏小,采掘布局无法满足瓦斯治理等的需要,灾害治理时间和空间不足,导致采掘接续持续紧张。
此外,一些地区、煤矿企业对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简称“三量”)管理不重视,特别是对“三量”不足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有的煤矿未建立“三量”管理制度,未严格按照《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定期计算分析矿井“三量”情况。一些煤矿发现“三量”不足后,没有主动制定调整中长期采掘接续规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地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执法中忽视煤矿“三量”问题,很少检查和过问“三量”情况,对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判定存在顾虑、处置不够坚决、管控措施不够有力;有的明知煤矿“三量”已不符合规定,却不愿将煤矿研判为采掘失调煤矿。
各地补短板防范化解风险
为防范化解煤矿采掘接续紧张风险,近年来,矿山安全监察部门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将开展煤矿采掘接续专项监察、强化现场检查作为缓解采掘接续紧张的主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及时调整产能核增政策、优化审核流程,推动灾害轻、条件好的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缓解全国煤炭供应紧张局面。2021年9月至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共审核确认406处增产先进产能煤矿,增加产能5.6亿吨/年,有效缓解了煤炭供应紧张状况,为灾害严重矿井调整采掘接续、补齐灾害治理短板、缓解接续紧张状况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在煤矿采掘接续专项监察期间,矿山安全监察部门对前期各地排查出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一矿一策”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回头看”,重点检查煤矿采掘布局、“三量”情况、经营指标、各类调整措施落实情况。对采掘接续紧张未制定并落实调整措施,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针对煤矿企业在采掘接续紧张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帮助煤矿企业化解风险。
针对煤矿企业存在采掘接续意识偏弱的情况,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通过督导检查、安全宣讲等方式,帮助企业提高认识,优化采掘布局,调整生产衔接,强化灾害治理。同时,要求煤矿企业开展采掘接续专项自查,核对矿井开拓部署、生产经营指标、采掘接续计划和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等是否符合规定。对存在瓦斯、水、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煤矿,紧盯重大灾害治理,保障灾害治理的时间和空间,出现采掘接续紧张的,落实制定管控措施,并督促煤矿上级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指标,做到灾害治理不到位不生产。
为了更好地防范采掘接续紧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列表造册、建立台账,明确负责督导检查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定期现场检查通报制度,每月检查、定期通报、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对采掘接续紧张煤矿逐矿建立“两个进尺”检查台账,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对采煤工作面实行“拉尺定点”,精准检查采煤工作面进度,力争采掘接续紧张矿井“清零”。
企业结合实际系统施治
各地相关部门及煤矿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量身定制防范举措,系统治理采掘接续紧张。
在统筹规划方面,安徽省出台了《规范编制煤矿采掘接续和灾害治理中长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煤矿企业“精排三年、细排五年、规划十年”,即三年规划采掘头面接续和灾害治理措施,五年规划采区接续和灾害区域治理工程,十年规划开拓区和灾害综合治理方案。
在超前治灾方面,平顶山、两淮、冀中、彬长等灾害严重矿区开展了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超前治理工程,为采掘作业留出了空间和时间。淮河能源集团、河南能源集团、中煤集团新集公司等加快升级井下区域治理技术和装备,实施“以孔代巷”瓦斯区域治理技术,瓦斯治理工期大幅缩短。
在优化布局方面,煤矿企业科学划分采区,合理优化采煤工作面参数,降低万吨掘进率。山东能源集团鲁西矿业公司13处煤矿优化31个采区和48个工作面设计,减少巷道掘进1.8万多米。冀中能源集团优化采煤工作面布置,推广应用沿空留巷技术等,14处煤矿上半年沿空留巷5000多米。河南能源集团每年沿空留巷1万多米,大幅减少巷道掘进量。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施工5个进风立井,其中新凿一处700米立井,代替巷道7000米,大幅缩短了通风、运输线路。
今年下半年以来,山东能源集团鲁西矿业公司李楼煤业以工作全过程写实,倒逼提升快掘作业线标配化、卸压高效化和生产组织专业化,打造生产接续宽松局面。李斌 铁桥 桂成宁 摄
在提高掘进效率方面,许多煤矿企业推广运用掘锚运一体机、岩巷盾构机、快速作业线等装备,有效提高了掘进单进水平。陕煤集团研发应用了矩形快速掘进机,月进尺可达2800米,矿均月综合单进水平达到365米、提高了40%以上,掘进工作面数量由2018年的283个减少到目前的165个。
深度发力缓解采掘接续紧张
下一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从四个方面深度发力,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快速掘进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缓解煤矿采掘接续紧张状况。
一是扎实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将重点开展煤矿采掘接续检查,检查采掘接续煤矿灾害治理时间、空间、效果等。
二是逐矿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将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督促采掘接续紧张煤矿调整生产布局,尽快消除接续紧张情形。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压实联系包保、驻矿盯守、安全巡查等责任,严防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出现赶进尺、抢进度、违规压缩灾害治理时间和空间的情况。
三是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计划将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跟踪落实管控措施情况。对采掘接续紧张不采取调整措施、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违规压缩灾害治理时间、挤占灾害治理空间、冒险组织生产的煤矿,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开展责任倒查,依法依规对责任人员实施严厉问责。
四是推广应用安全快速掘进技术装备。坚持“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大力推进快速掘进装备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掘进装备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推动掘进后配套智能化系统升级,优化掘支运等各环节生产组织,大幅提高煤矿安全掘进速度,保障煤矿采掘衔接和系统优化,解决采掘接续紧张问题。
- 作者:本报记者卢慧颖●来源:《中国煤炭报》2022年11月12日一版 原标题《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张翔 卢慧颖●编辑:时宜 董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