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因为疫情被隔离是自费,还是国家出钱?
16634次播放 2022-04-07
互联网虽然便利,但也给了不法分子很多的可乘之机,比如有些非法程序可以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并且出卖牟利,而这样的行为是有可能涉刑的。
按照相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除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以外的其他公民个人信息5万条以上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量刑,处3-7年,并处。
举个例子:李四自以为自己的电脑技术很不错,于是就想着要炫一把,让别人看看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于是就做了一个非法的小程序,放在某个购物网站上,获取了6万条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了对方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那李四的行为肯定就成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3-7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
任何行为,只要违法犯罪都会受到处罚,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一样要受到法律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