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某、于恵荣受贿、贪污案
一、基本案情
1.被告人管某主谋,勾结被告人于某,于1989年6月至1990年2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与福建省厦门九州华城联合工贸公司、泉州市区企业供销公司晋江经理部、长乐县金峰金属压延厂等单位购销、运输钢材的经营活动中,以“计划外运费“指标费”“分利”等名目,先后向对方索取赃赂其计人民币43.24万余元,港元2万元(折合人民币9532元)及金项链1条(价值人民币500余元)等物。
2.被告人管某于1986年8月至1990年4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与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物资管理处北京工作组、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北京公司、广东省广州荔湾区金属材料供销公司等单位购销钢材、销售汽车、推销煤炭簡能营活励中,以“手续费”“补差款”“加价款”“中介费”“劳务费”等名义,向对方索取贿赂共计人民币95.59方余元及钢材28吨(价值人民币2万余元)
3.被告人管某于1988年8月至11月间,利用担任汇苏省吴县宏城工贸实业部董长的职务之便,将该部订购钢材的货款人民币82190元存入北京市房山区豆各庄熔炼厂账户。此后,用该厂出具的付“计划外运费”“管理费”等假发票向宏城工贸实业部结账,将该款据为已有。
综上,被告人管某单独或为主合伙共受贿人民币141.83万余元,贪污公款人民币8.21万余元,被告人于某与管某合伙受贿人民币43.24万余元。被告人管某用贪污、受贿所得的赃款送给姘妇,为其姘妇购买楼房和挥霍。案发后,脏款、赃物大部分被起获。
二、裁判观点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管某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于某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查获之赃款、赃物予以没收。没收被告人管某的全部个人财产。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管某、于某均提出上诉。管某提出,原判认定部分事实与实际不符,其具有坦白全部罪行并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等情节。于某提出,原判认定部分事实与实际不符,其有揭发同案犯归案的情节及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原判量刑过重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依法开建审理,驳回管某、于某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被告人管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略.贪污公款,其行为已分別构成受贿罪和贪污罪。受贿数颗特别巨大;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一审判决和二审裁定认定管某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三、裁判理由
(一)犯罪主体身份和利用职务便利的认定
本案适用1979年《刑法》,该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百八十五条对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两罪的构成要件都对犯罪主体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是国家工作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贪污罪贿赂罪补充规定》已失效)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根据该规定,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从事公务的人员,具体包括国家机关,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当时司法实践也是严格按照立法规定,认定贪贿犯罪的主体方面包含身份及从事公务两个标准。
本案中被告人管某在案发期间系国有企业首都钢铁公司北京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首钢北钢公司)党委书记,具有企业的全面管理职权,当时钢铁的销售实行双轨制,首都钢铁有15%的钢铁自销量权限,允许在计划外销售钢铁。管某利用自己党委书记的职权,在对外销售钢铁过程中大肆敛财,向购买钢铁企业或单位索要威收受钱款。其受贿行为与其从事公务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1988年8月至月期间,管某任江苏省吴县宏城工贸实业部(以下简称是县宏城实业部)董事长,该单位系首钢铜铁公司矿山公司上海经理部(以下简称首钢公司上海经理部)北京军区后勤部工商局联合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管某系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且兼任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作为董事长,其有权全面负责吴县宏城寞业部的财务、业务等,其从事公务的职权与其贪污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被告人于某系首钢北钢公司联合经销处调运科运输计划专业员,作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负责钢铁销售运输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从事公务责任。其利用自己职权便利,帮助管某实施计划外销售钢铁运输事宜,具备身份和从事公务两个因素。
(ニ)受贿罪共同犯罪罪责的认定
1989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问题的解答》中明确规定:共同贪污犯罪中,各共犯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实施共同的犯罪行为。因此,各共犯均应对共同贪污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负贵。对于共同贪污中主犯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价污的总数额处罚。共同贪污尚未分赃的案件,处罚时应根据犯罪分子在共同贪污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并参照贪污总数额和共犯成员间的平均数额确定犯罪分个人承担的刑事责任。虽然该规定对于共同受贿行为的共犯罪责认定没有予以明确规定,但是共同贪污犯罪的相关规定,体现当时立法对于共犯的基本态度。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均应对共同犯罪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并且主犯情节严重的,要按照共同犯罪的全部数额承担责任。受贿罪的共犯罪责认定可以参照该规定。
本案中,1989年6月至1990年2月而,被告人管某和于某利用职务之便,在与福建省厦门九州华城联合工贸公司等单位购销、运输钢材的经营活动中,以“计划外运费”“指标费”“分利”等名目,先后向对方索取贿赂共计折合纳44.24万元。两人系共同犯罪,管某利用首钢北钢公司党委书记身份,具有计划外销售15%钢铁的权限,许诺有钢铁需求的单位销售其一定数量的钢铁;于某则利用首钢北钢公司运输计划专业员的身份,安排运输的职权,实施了运输钢铁等行为。二人均直接或间接收受他人钱款。客观上,二人均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帮助他人谋取利盗,向对方索取贿赂。二人共同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行为。均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故二人系共同实行犯、主犯,且两人共同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造成患劣的社会影响,属于情节特别严重。二人均系主犯,且情节严重,均应对共周受贿的总数额承担责任
(三)1979年《刑法》中受畴罪死刑的适用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索取他人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关于受贿罪的处罚,1979年《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略的处制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赃款、赃物没收,公数、公物追还。《贪污罪则赂罪补充规定》第条第一款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处罚;受贿数额不满1万元,使国家利益或者集体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有期徒刑;受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使国家利益或者集体利益遭变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索贿的从重处罚。
1979年《刑法》及《资污罪财赂补充规定》对于受贿罪的处罚标准规定很明确,即根据受财所得数额及情节,对于个人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受贿罪的量刑,应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全面衡量其刑罚,特别是死刑的适用。本案的量刑主要考虑以下情节:
第一,受贿的数额特别巨大。本案的被告人管某单独或为生合伙受贿数额为141.83万余元。受贿数额客观反映案件事实和被告人主观的恶性,是体现犯罪情节的重要方面。当时的刑法规定受贿罪处罚参照贪污罪,个人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管某受贿数额远远超过5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如果没有其他情节,显然应当在十年有期徒刑以上的法定刑幅度内予以惩处。
第二,受贿情节特别严重。被告人管某在受贿犯罪中,有索贿情节,且其作为首钢北钢的党委书记、制用双轨制手中15%的自售钢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管某单独收受了10余家公司或单位的钱款,伙同于某共同收受6家单位的贿赂款。利用职务便利指使于某帮助完成其钢铁运输,且许多贿赂款项通过于某收取。其用所得赃款为情妇及其儿子购买住房三处,挥霍30余万元。从这些细节事实考量,被告人管某的受贿情节恶劣。
第三,不具有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认罪态度,自首、立功等情况系重要的量刑情节。管某到案后一直拒绝配合检察机关的侦查,直到检察院掌握其大部分犯罪事实并进行反复教育后,才开始如实供述,并非主动坦自,认罪态度较差。管某虽然检举了他人犯罪线索,但均未被查证属实,不具有立功表现。涉案的赃款赃物虽被起获,但退赃退赔系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因此,综合全案的犯罪事实,管某没有法定从轻的情节。
据此,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以受贿罪核准判处被告人死刑,贪污罪判处管某无期徒刑,最终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四)1979年《刑法》中财产刑的适用和涉案财物的处理
随着我国司法公正理念的不断深化理解,我国刑事领域不仅关注实体法上财产刑的适用,对程序领域的刑事涉案财物的妥善处理,也成为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本案裁判发生在1991年,正处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该案在涉案财物的处理方面充分保障了受损单位和罪犯亲属等第三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对当前刑事涉索财物的妥善处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9年《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第六十条规定:“犯单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则财物,应当于以没收。”根据上述规定,法院判决将查获的赃款、脏物予以没收,并没收被告人管某全部个人财产。在最终赃款、赃物的认定以及财产刑执行过程中,依法准确适用了贪贿犯罪没收财产这一财产刑,并且在财产刑执行过程中对于受损单位和罪犯亲属等第三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予以充分保障,从司法实践层面确立了罪犯的财产刑执行要优先保障第三人的合法财产权益这一基本原则。结合本案事实分析如下:
第一、充分保障受损单位的合法财产权益。管某在吴县宏城实业部歇业后,将该实业部的货款人民币82190元通过存人北京市房山区豆各庄熔炼厂账户,非法据为已有。案件审理过程中和审结后,法院对于涉案扣押财产和第三人相关的财产事实进行了充分调查取证,调取了首钢公司上海经理部和北京军区后勤部工商局出资情况的相关凭证等书证,询问了受损单位的相关证人,以证明以上两单位实际出资情况、吴县宏城实业部歇业后投资款项未于返还出资单位以及尚存未予分配的财产等事实。在充分取证后,对以上两单位的投资款项予以发还,并且对于尚存未予分配的吴县宏城实业部财产通过协商予以分配给出资单位。
第二,充分保障罪犯家属的合法财产权益。对于管某家属的合法财产情况,法院依职权充分进行了调查取证,在确认在案扣押财产权属后,对于罪犯管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予以发还。
第三,在优先保障受损单位和罪犯家属合法财产权益的基础上,明晰罪犯的个人财产范围,最终执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财产刑。
本案对于涉案财产进行了妥善处理,优先保障了第三人合法财产权益,从司法实践层面确立了保护第三人合法财产权益优先于执行罪犯财产刑这一基本原则,符合人权保障和合法财产权益保障的法治目标,顺应了现代法治的价值导向。
四、案例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总118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