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号——吕某故意杀人、强奸、放火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吕某,男,1979年5月29日出生,农民。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放火罪于2009年8月20日被逮捕。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吕某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放火罪,向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吕某及其辩护人提出,吕某系主动投案,具有自首情节;吕某认罪态度好、悔罪,请从轻处罚。
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吕某与被害人徐某某(女,殁年32岁)系邻居,均已离婚。2009年7月22日20时许,吕某酒后遇到徐某某,纠缠并要求与其发生性关系,遭徐某某拒绝。当日21时许,吕某翻围墙跳进徐某某家院内,进入室内后再次要求与徐某某发生性关系,被徐某某拒绝,吕即用拳头将徐某某打倒,用铁丝和胶带捆、缠徐的手和嘴,对徐某某实施强奸。吕某恐徐某某报案,便用徐某某家炕上的背包带将徐勒死,并用打火机点燃现场衣物、被褥焚烧尸体,后逃离现场。同年8月5日,吕某告知其姐姐、姐夫,案发当晚其曾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其姐夫让其向公安机关说明此事,并经其同意后,主动联系公安机关,公安人员遂前来将吕某带走。
二、裁判观点
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吕某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与被害人徐某某发生性行为,又恐罪行败露,将徐勒死,并为湮灭罪迹,无视公共安全,在徐居住的屋内放火焚烧徐的尸体,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对吕某所犯数罪,应依法并罚。
吕某辩称具有自首情节,经查符合法律规定,应予采纳。鉴于吕某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虽有自首情节,不足以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吕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吕某以其具有自首情节、原判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其辩护人提出相同的辩护意见。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认为,上诉人吕某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在将被害人勒死后,又放火焚尸灭迹,其行为已分别构成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上诉人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虽有自首情节,不足以从轻处罚。对上诉人及其辩护人所提量刑过重、应从轻处罚的意见不予采纳。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第一百九十九条之规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吕某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手段强行奸淫妇女,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为防止罪行败露而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为湮灭罪证而故意在被害人所住房屋内纵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又构成放火罪。吕某强行奸淫被害人,后恐罪行败露而杀人灭口,又焚烧被害人尸体致房屋同时受损,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吕某犯有数罪,应依法并罚。虽然吕某的亲属对其归案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被告人吕某强奸、故意杀害徐某某、放火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但吕某在犯罪以后并未自动投案,认定其行为构成自首不当,应予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核准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黑刑一终字第122号维持第一审对被告人吕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以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
三、裁判理由
本案是一起犯罪性质恶劣,手段残忍,后果极其严重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能否认定被告人吕某系自动投案进而具有自首情节。据在案相关证据,可以认定吕某的归案过程是:本案发生后,公安机关即展开侦查工作。2009年8月5日晚,吕某在接受公安机关的再次排查之后,见公安人员摆弄他吸过的烟头,感到事情要败露。吕某到其姐姐吕红霞家后,讲述了公安人员提取烟头的情况,吕红霞说是为做DNA鉴定。后吕某承认在徐某某被害当晚其曾和徐某某发生过性关系,并谎称此前已经发生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徐某某有点不愿意。其姐夫张东权是看守所工作人员,追问吕某是否杀人,吕某否认杀人、放火,称他和徐某某发生性关系后跳墙离开时,听见徐家院内似乎有动静。张东权即提出让吕某到公安机关说明吕当晚虽曾在案发现场出现,但并未实施犯罪的情况。吕某同意后,张东权给公安局副局长苏学军打了电话。苏学军带人赶到张东权家将吕某带至公安机关,在口头讯问中,吕某仍否认实施杀人、放火行为。直至次日6时许,吕某供述了强奸、杀人、放火的犯罪事实。
根据上述事实,一、二审法院均认为被告人吕某系在亲友劝说下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虽然吕某能够供述犯罪事实,但其犯罪后并未自动投案,故不能认定具有自首情节。我们认为,对吕某不能认定具有自首情节。具体分析如下:
1.被告人吕某没有接受司法机关处置的意愿。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据此,自动投案是认定自首的前提,缺乏该前提条件,即使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始终供认不讳的,也不属于自首。对于自动投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作了较为具体的解释。其中第一条第一项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解释》还同时列举了七种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其中,第七种情形是: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印发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又列举了五种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并说明,犯罪嫌疑人被亲友采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或者在亲友带领侦查人员前来抓捕时无拒捕行为,并如实供认犯罪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由此可见,《解释》和《意见》虽然对“自动投案”采取了相对较宽的认定标准,但始终要求“自动投案”应具有主动性和自愿性,即行为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主动地、自愿地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管束、控制下,准备接受司法机关的处理。投案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只要行为人犯罪后主动将自己交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置,都不影响投案的自动性,不影响自动投案的成立。但是,“自动投案”对于投案目的有特定要求,即行为人必须明确告知其到司法机关的目的是投案,接受司法机关的处理。如果行为人主动到司法机关的目的是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者表明自己“清白”的,则不符合自动投案的本质要求,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本案中,被告人吕某在公安机关排查期间,因恐罪行败露而向亲属承认其和被害人发生过性关系,但否认系强奸被害人,亦不承认实施了杀人、放火行为,且编造听见被害人家院内有动静这一虚假情节。吕某经亲属劝说后,同意亲属联系公安人员,其目的并非要将自己主动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而是心存侥幸,试图通过虚构被害人曾自愿与其发生过性关系且当晚其再次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并非强奸来“合理”解释被害人体内为何留有其精斑,以掩盖犯罪事实,撇清自己的涉案嫌疑。吕某于当日20时许被带到公安机关,在口头讯问中仍否认实施犯罪行为,直至次日6时许才被迫供认犯罪。这表明,吕某不具有将自己主动置于司法机关控制下接受审查处理的投案目的,即不具有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不属于自动投案,且到案初期拒不供认犯罪事实,故不能认定为自首。
2.被告人吕某的亲属主动联系公安机关,目的并非送其投案。犯罪嫌疑人的亲友通过各种形式“送亲归案”,可以促使犯罪嫌疑人及时归案,节约司法成本,也有利于对罪犯日后的改造。鉴于此.《解释》出于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鼓励和支持,将并非明显体现犯罪嫌疑人本人自动归案意志的某些情形规定为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如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在这些“送亲归案”的情形下,虽然犯罪嫌疑人并非自己主动要求投案,但并不违背其本人意志,故仍应视为犯罪嫌疑人本人自动投案。但是,将“送亲归案”认定为自动投案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已知道犯罪嫌疑人实施了一种或几种犯罪行为。即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明知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仍然主动联系有关机关或人员,亲自“陪首”或者“送首”,目的是将犯罪嫌疑人有效地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使犯罪嫌疑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亲友并不明知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亲友主动与司法机关联系的目的并不是让犯罪嫌疑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处理,而是为了撇清犯罪嫌疑,则不应认定为自动投案。
本案中,被告人吕某的亲属尽管对吕关于曾与被害人有过性关系的解释将信将疑,但在吕一再否认对被害人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并不知道吕实施了强奸、杀人、放火等犯罪行为,即并非明知被害人系被吕所杀害,也没有将吕作为犯罪分子来看待,只是有所怀疑而已。吕某的亲属主动打电话联系公安人员,让公安人员前来将吕某带走,目的在于让吕到公安机关说明情况,撇清涉案嫌疑,并不具有主动报案的性质。
综上,被告人吕某本人并未自动投案,其亲属的行为也不能视为“送亲归案”,故最高人民法院未认定其具有自首情节。需要强调的是,按照《意见》的相关规定,吕某的行为虽不构成自首,但其亲属主动联系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于案件的侦破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但是,吕某酒后强奸被害人,并为灭口而杀人,又在被害人家放火焚尸匿迹,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动机卑劣,情节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其虽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但仍不足以从轻处罚,故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死刑。
四、案件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2011年第3集,总第79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