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审过程中,法官打断律师的发言是常见现象,这往往是因为法官需要控制庭审的节奏,确保案件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作为律师,有效应对法官的打断,不仅能帮助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也能够提升律师的专业形象。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反思: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从未被法官打断过,说明你是不负责任的律师,因为都没有努力争取过。
如果频繁被打断,那更要反思——为什么别人都是偶尔被打断,我们却频繁被打断。
是法官有问题,还是我们自身水平不够?
如果法官有问题,那我们就要继续坚持。
如果自身有问题,就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练习。
至于其中的某一次被打断,也要反思一下——要快速反思自己的发言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是否离题、是否冗长或者是否触及了不恰当的内容。
如果有问题,要及时作出调整。
2. 解释并给出理由:
如果你认为你的发言对案件有帮助,可以简洁明了地解释你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法律依据或事实根据。
现实中,由于每个人站的位置不一样,对于案件的理解也会有偏差,所以,有些问题在律师看来可能会对案件事实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法官看来属于无关紧要的,或者在当时法官没有看出来。
这时,就要给出解释——这个问题,对于案件定罪或量刑有实质性影响,在后面的质证环节(或法庭辩论时),辩护律师会做进一步解释。
貌似理由很充分,法官再坚持就显得有点过分了。
3. 同情理解法官:
理解法官的工作负担和庭审的压力,他们可能需要快速结束庭审以处理其他案件,毕竟特别是基层法院,案件比较多,还要求结案率,压力都是比较大的,
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你更加冷静地应对打断。
因为按照《影响力》中的互惠原理,律师理解了法官,法官或多或少也会理解理解律师。
4. 换一种说法再发问:
如果第一次发问被打断,可以尝试用更简洁或不同的角度重新提问,以避免再次被打断。
对于诱导式发问,目前实务界还是有争议,控辩审三方观点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辩护律师看来没有太大问题的发问,公诉人或者法官可能就会认为存在诱导,会打断律师的发问。
此时,律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再问一次,这次完全不需要任何诱导,也可以实现当初的目标。
5. 多多学习: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辩论技巧,使自己的发言更加有力和有说服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肚里有货,法庭上才有可能分庭抗礼,而不至于下跪求饶。
只要律师的发问,有理有据有节,法官也是愿意听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法官也不例外。
有力又有说服力的发言(包括发问),也是很美的,甚至会让那个发言的人看起来都魅力四射。
记得多年前有一个涉黑案件开庭,被告人有十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也有数十人,法官又比较强势(涉黑案件法官大多都比较强势,否则会失控),大多数律师发言时都被打断过。
但是,有一个河南女律师从未被打断过,而且每次轮到她发言,法官都会双手托腮,有点“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
原因也很简单,这位女律师说话太好听,多数人都听的意犹未尽——这么快,就发言结束了?
6. 充分准备:
在庭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预想可能的问题和打断,并准备好应对策略。
老一辈革命家都提倡——绝不打无把握之仗。
作为律师,庭审时间已经确定,我们不可能给法官说——我们还没有完全十足的把握,要不要等一段时间再开庭?
要么法官会疯,要么法官会觉得律师真疯。
律师能做的,唯有尽早准备,尽早充分准备。
准备越充分,就越有底气。
7. 心理按摩:
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一些礼貌性语言,表达对法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但要注意保持专业和真诚,避免过度奉承。
人都是情感动物,至少大多数都喜欢听好听,而不太喜欢那些批评的声音。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一定要避免成为人人讨厌的马屁精。
8. 庭前沟通:
在庭审前,如果有机会最好能与法官进行沟通,了解法官对案件的看法和期望,这有助于在庭审中更好地配合法官,减少不必要的打断。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才能求同存异。
9. 诚意满满的心:
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专注于案件本身,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表现精彩不精彩。
万法不如一心。
真诚的态度往往能够感染法官,使庭审过程更加顺畅。
总之,面对法官的打断,律师应保持冷静和专业,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策略来应对,以确保庭审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安徽律师门户网创始人;
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律援助优秀律师,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目标:穷二十年蛮力,救一百条人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