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针对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和对危害结果所持心理态度不同,而将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那么,间接故意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律师解答: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听其自然,纵容危害结果的发生,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不积极追求但也不设法避免。
类型:1.为实现某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发生。2.为实现某个非犯罪的目的,而放任犯罪结果发生。3.突发性故意犯罪,不计后果,放任结果发生。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相同点:
(1)从认识因素看,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从意志因素看,都不排斥危害结果发生。说明二者具有故意的性质。
不同点:
(1)从认识因素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认识程度有所不同。①在直接故意中,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必然性;②间接故意中,行为人仅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从意志因素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所持态度不同。①直接故意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对结果是积极追求的态度;②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对结果既不积极追求的态度,也不设法避免,是听其自然。
(3)特定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二者具有不同的意义。①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实际发生,通常也应当追究预备、未遂的罪责;②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如果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就无所谓犯罪的成立。
(4)直接故意的犯罪存在停止形态,间接故意没有停止形态,只有犯罪成立与否。
(5)直接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目的,间接故意犯罪没有犯罪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庭立方平台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刑事法律问题,欢迎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