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被侮辱向哪个部门反映

发布时间:2018-03-08

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遇不到任何侵权行为。比如,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可能被别人侮辱或诽谤,这不仅会使我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还会因此破坏相关的社会关系。下面就由庭立方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6.jpg

被侮辱向哪个部门反映

侮辱罪属于亲告罪,需要自己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参考以下条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

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规定,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

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侮辱诽谤他人民事诉讼维权是否可以

侮辱或诽谤,已经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诽谤罪。

诽谤的词义解释是:以不实之词毁人。通过捏造事实,散布对他人名誉不利的言论,给他人造成损害,但未达到诽谤罪的严重程度的,在我国,应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可见,认定名誉权侵权时,不因侵权人为新闻媒体而要求受害人证明侵权人具有“真实恶意”。一般来讲,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客观上有针对性地制作诽谤他人名誉的信息,主观上故意进行了散布,即可认定为侵权。受害者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或结果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诽谤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适用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我国刑法仅对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的诽谤行为予以规制,新闻媒体等单位则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而略有变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认定符合诽谤罪中“情节严重”这一构成要件。

以上这些就是庭立方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简单来说,在遇到侮辱或诽谤等侵权行为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如果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则该行为可能涉及诽谤罪。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或者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咨询庭立方刑事律师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被侮辱向哪个部门反映

发布时间:2018-03-08

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遇不到任何侵权行为。比如,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可能被别人侮辱或诽谤,这不仅会使我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还会因此破坏相关的社会关系。下面就由庭立方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6.jpg

被侮辱向哪个部门反映

侮辱罪属于亲告罪,需要自己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参考以下条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

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规定,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

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侮辱诽谤他人民事诉讼维权是否可以

侮辱或诽谤,已经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诽谤罪。

诽谤的词义解释是:以不实之词毁人。通过捏造事实,散布对他人名誉不利的言论,给他人造成损害,但未达到诽谤罪的严重程度的,在我国,应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可见,认定名誉权侵权时,不因侵权人为新闻媒体而要求受害人证明侵权人具有“真实恶意”。一般来讲,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客观上有针对性地制作诽谤他人名誉的信息,主观上故意进行了散布,即可认定为侵权。受害者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或结果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诽谤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适用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我国刑法仅对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的诽谤行为予以规制,新闻媒体等单位则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而略有变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认定符合诽谤罪中“情节严重”这一构成要件。

以上这些就是庭立方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简单来说,在遇到侮辱或诽谤等侵权行为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如果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则该行为可能涉及诽谤罪。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或者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咨询庭立方刑事律师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