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市
  • 天津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市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市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发布:有助于规范司法证明活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提高审判质量,推动证据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0-11-22 18:37:03

11月2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证据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以下简称《适用指南》)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的法律界专家学者认为,《适用指南》为人民法院运用证据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助于规范司法证明活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提高审判质量,同时也为我国制定统一证据法发挥了“铺路石”和“先行者”的作用。

澎湃新闻从活动现场了解到,《适用指南》是2011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诉讼证据规定研究”(11&ZD175)的最终成果,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项目由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分党组书记、主任沈德咏担任首席专家。

《适用指南》全书共9章,规则全文147条。第一到九章分别为“总则”、“证明责任”、“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举证”、“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和证据保全”、“质证”、“证据的审查判断”、“证明标准”、“附则”。书中绝大多数条款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条款内容。

《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封面

《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封面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保生在介绍《适用指南》编写情况时指出,我国现行的证据规则比较散乱,虽然数量较多,但缺乏体系性,不便于法官理解、掌握和适用。“诉讼证据规定研究”这一项目正是直面问题,对司法实践中有关证据规则的迫切需求作出的一种积极回应。

他还介绍,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证据规则的体系化,减少各方面的争议,该项目研究主要采取了“软件升级”的方法,对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现行证据规则进行了系统编纂,其具体目标和方法主要包括三点:建构体系,以解决理念缺失的问题;合并同类项,以解决重复问题;正本清源,以消除一些明显的原理性错误和法律冲突。

张保生说,《适用指南》实现了三大诉讼证据规定的“三证合一”,建构起一个统一的中国证据法理论体系。这对推动我国证据立法的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证据是人民法院进行案件裁判的前提和依据,构建完善的证据规则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证据规则的科学化、体系化,保障人民法院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减少冤假错案,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指出,建立一套完善的证据规则体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适用指南》的出版发行,将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领先地位的证据制度体系提供参考和帮助。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去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