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推进诉源治理
发布时间:2022-12-07 15:17:40 来源:检察日报
走出检察和解新路子
四川成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推进诉源治理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能动履职,切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和解质效,一体推进和解工作,走出一条检察和解的民事检察新路子。
日前,记者从成都市检察机关目标推进会及检察业务核心指标运行情况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共促成民事检察和解案件225件,推进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用心用情办案 解开群众心结
在检察机关受理的民事监督案件中,涉及婚姻家庭和财产债务类的纠纷同样占比较大,这类案件办好了,也就为当事人解决了烦心事、揪心事。为此,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做好个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当事人的核心诉求、充分调查核实、做好履行保障的工作思路,保证办案效率和质量。
“我们重点评估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侵权纠纷等案件,预判哪些案件有可能会被促成和解,实时优化调解方案,将和解工作贯穿各个环节。”成都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骆轶介绍说,如新都区检察院对该院2021年以来受理的43件民事监督案件逐一进行评估,梳理出22件具备和解条件的案件,制定类案评估标准,共促成16件案件实现和解。如新津区检察院在办理王某、杨某追索赡养费支持起诉一案中,检察官认真倾听当事人诉求,注重解开当事人“法结”和“心结”,再续“情结”,最终促成子女当场向父母支付赡养费,全家冰释前嫌。
检察官并未止步于实现案件达成和解协议,他们还积极推动和解协议的兑现。2021年7月,新都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会签了《关于强化民事执行监督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民事检察和解协议签订后送达法院进行备案,与法院执行和解协议共同确认,实现民事检察和解协议及时执行的有效衔接。
引入多方力量 多元化解矛盾
因受疫情影响,成都某公司经营困难,资金链濒临断裂,拖欠员工工资近两个月。公司员工集体停工索要工资,实际经营人李某四处躲避不敢露面。2021年9月,卢某等7人向崇州市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受案后,崇州市检察院向法院送达了支持起诉书,但因李某下落不明,诉前调解陷入停滞状态。该院积极协调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询问相关人员,最终联系上李某。经法检两家共同努力,74名农民工与李某就49万余元薪资给付达成调解协议。
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成都市检察院与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委员会、工会等多家单位和部门积极沟通,共建“劳动纠纷案件特邀委托调解机制”,借助成都市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专业力量,促使劳动纠纷申请监督案件和解,较好地促进了该类案件矛盾纠纷的解决。
更新监督理念 一体化推进工作
2019年3月,施某向许某借款175万余元,并签订了借款合同。此后,双方因归还借款产生纠纷,许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施某归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法院一审判决施某败诉。后经成都市中级法院再审,判决施某偿还借款本金175万余元并支付逾期利息。再审判决生效后,施某不服再审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请民事检察监督。
受理该案后,成都市检察院启动了上下一体联动机制,抽调锦江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干警共同开展调查核实。经过认真阅卷、询问双方当事人及相关、对案件仔细研判后,检察机关认为法院再审判决并无不当,施某的监督申请缺乏证据支持,其申请监督的理由不能成立。
在与双方当事人的沟通过程中,承办检察官敏锐发现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基本认同,存在矛盾协调化解的可能性,上下两级院随即开展释法说理,以“法”为主、兼顾“情”“理”,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法律,合理处理矛盾纠纷。经过两级检察机关的共同协作,通过多次的沟通协调,双方当事人最终对借款本金和利息达成处理共识,当场签订民事和解协议,施某撤回监督申请,双方当事人均对和解结果感到满意,并对检察机关耐心细致的工作表示感谢。
一直以来,基层检察机关都面临监督案件线索少、办案力量薄弱等难题,而民事诉讼监督一体化工作机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具体来说,办案中,市级院员额检察官一对一全程参与基层院疑难复杂案件办理,多层级检察院上下一体联动,发挥基层检察院在调查核实、矛盾化解和省、市级检察院在力量调配等方面的优势,共同促进民事申请监督案件和解息诉。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累计促成民事检察案件和解401件,涉及和解金额3430万余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