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视野来看,企业合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为配合国际反商业贿赂的开展和合作而产生的,随后,各国(地区)制定并发布了相关法律。在追究刑事责任时,部分他国(地区)法律将企业是否建立合规计划作为起诉、定罪或者从轻减轻处罚的依据。这些法律的确立有利于建立防范企业商业贿赂犯罪的合规机制,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反腐败尤其是企业反腐败的深入发展。
除了反商业贿赂外,合规管理体系也逐渐渗入反垄断、反金融欺诈、知识产权保护、数据保护等各个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探索企业合规立法。
反腐败合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企业建立合规体系和合规机制,最初是从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开始的。相关部门出台的合规指引或合规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立了我国相关行业合规管理的基本框架,其中,反商业贿赂就是重点内容之一。
在《刑法》中,涉及贿赂的具体罪名有很多,不只是受贿罪和行贿罪两种。法律根据受贿主体和行贿对象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罪名。这些罪名的构成要件存在些许差异,笔者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受贿类犯罪,包括受贿罪、单位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第二类是行贿类犯罪,包括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第三类是介绍类犯罪,包括介绍贿赂罪等。
从近年来《刑法》修正的情况来看,国家对贿赂犯罪进行刑事处罚的力度在逐渐加大,2020年发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进行了修改,将最高刑期从原来的15年有期徒刑提高到了无期徒刑。
对于企业而言,最容易引发的刑事风险是行贿类犯罪。在我国《刑法》中,不管是对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对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不管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不管是对国有单位还是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等,只要实施了行贿行为,都有可能构成行贿类犯罪。随着我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以及国内理论和实践对企业合规构建的研究和推进,企业提前做好反腐败合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反腐败文化的塑造
在实践中,员工通过贿赂开拓市场,在短期内确实会带来业绩上的增长。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却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会触发相关的刑事风险。因此,企业要进行反腐败的合规管理,领导层的态度和决心非常重要,其应当在不同的重要场合(如年会或业绩报告会)声明反腐的重要性,传达领导层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
同时,领导层的承诺还应当发布在公司内网或者记录在《员工行为手册》中。公司应提供多种渠道供员工了解和查询反腐败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塑造企业反腐败合规文化。
制定反腐败合规政策和程序
制定反腐败合规的公司政策是反腐败合规体系的基础,企业不但要制定清晰、准确的合规政策,而且应当将政策文本提供给所有员工,并由员工签署回执,用以表明员工已经阅读、理解并将遵守政策所含的指引,同时鼓励员工就履行政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积极咨询企业合规部门。
除了员工外,企业也应当为相关的第三方提供获取该政策的途径。对于反腐败合规政策的内容,应当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如礼品、招待、商务宴请、馈赠、疏通费、公益赞助、慈善捐助、差旅费、回扣、佣金,以及与政府、咨询公司、承包商、代理商、供应商、经销商、业务合作伙伴等第三方之间的往来提供指引或者制定相应的标准,使得反腐败合规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
合规培训和教育
企业制定的反腐败合规政策,不但要传达给员工,而且应当通过培训、教育和沟通,使得该政策被企业员工熟悉和理解,这是考察企业合规机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的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应当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制订针对反腐败合规培训计划,设置合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计划中,应当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企业不仅要进行全员培训,还应当针对诸如销售人员、采购人员、与政府或客户打交道的公关人员等高风险人员进行集中强制性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对培训的情况进行评估、测试和认证,如评估培训的专业性、规模、水平,对参与培训的员工进行签到、考核、颁发证书、存档等。
将第三方纳入合规体系
企业的第三方包括政府、代理商、供应商、经销商、中介机构等。实践中的贿赂事件通常都与第三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企业不但要做好员工的反腐败合规管理,还应当将商业伙伴等第三方纳入合规体系中。
一方面,企业在与第三方合作或者产生关联之前,就应当对第三方开展尽职调查,了解第三方的专业资质、商业信誉、过往合规事件等,并了解第三方在交易中的商业习惯和商业逻辑,审查其是否符合合规要求,以降低贿赂风险。
另一方面,企业在与第三方合作或者产生关联之时,应当在第一时间将企业的反腐败合规政策明确告知第三方,要求第三方获悉并承诺遵守,并签署相关的承诺书。最后,企业在与第三方合作或者产生关联之后,还应当对合作关系和运行模式进行持续的监察和必要的审计。
合规监控和违规应对
反腐败合规管理不是一个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应当针对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性进行持续的监控,包括随机抽查、内部报告、内部审计等,主动发现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情况。
另外,企业还应设置网络或电话等匿名举报或投诉渠道,任何员工、第三方或其他人士都可以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之后,企业可以根据线索对可疑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员工,企业应当依照制度进行处罚。同时,企业还要针对调查发现的制度漏洞和工作缺陷,提出补救和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更新反腐败合规政策,避免类似的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