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律师为何不愿接受电话/微信咨询?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1-05-14 11:17:02   27657次查看

很多当事人,在遇到法律问题,寻求法律帮助,探讨案情时,总是喜欢给律师朋友们打电话或微信咨询,事实上,很多律师对电话咨询或微信咨询是相对抵触的。

律师们为何不愿电话/微信 回答当事人问题?

01
律师真的很忙

说真的,您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很可能正在开庭,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暂时联系不上;或正开车在开庭或会见的途中,不便接听;或正在参加各种律师技能培训,调成了静音;或正在用手机微信语音通话讨论案情。

因为是电话或微信咨询,要对您的相关信息进行询问,还要听您诉说基本案情,效率很低,不仅会占用我们双方很长时间,并且多数时候是无效沟通。

也许有的当事人或朋友会说,你们律师怎么那么牛气,我不过就给你打了一个电话,也就占用你两三分钟而已,你为什么要拒绝?

是的,一个电话可能只有两三分钟,但律师并非只有您一位当事人,只办理您一个案件。如果每天有几十个两三分钟的电话,怎么可能接得完。

特别是微信咨询,时间成本较大,往往说明白一件事情,需要你来我往无数次,甚至持续半天或一天时间,才能把基本事实弄清楚。

律师的时间不仅有限,而且是有时间价值的。

02
电话咨询有风险

仅凭口述,无法准确判断案情。

且口说无凭,您在找到我们咨询时,最好是携带一定的证据或基础文书。没有看到相关材料,仅凭您口述片面的案情就做出判断,是极不负责任的。

其实,律师更期待当事人能与我们电话沟通,确定见面时间。到律师事务所或者正规的接待场所,当面沟通,线下解答。

03
为啥律师接电话时有点"冷漠"

代理案件需要律师严肃认真

律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许多时候,律师总是需要在严肃的环境下开展业务,特别在会见当事人、庭审质证、辩论时,更应该集中精力、神情专注,以充分保证案件质量。

如果律师在与当事人及家属沟通时嘻嘻哈哈,很容易被误解为工作态度极其不认真,没有全神贯注地执业。轻则引发当事人及家属的不满意,重则招来法律服务纠纷。

所以,每一个律师都会将这种认真严肃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刻画在他的脸上、他的行为和言语中,让人感觉到律师的“冷漠”。

律师经历太多人生的悲欢离合

每一位律师在其执业生涯中都会经历很多,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纠纷矛盾、悲欢离合,在律师看来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虽然律师的内心对于当事人和家属的遭遇充满惋惜和悲伤,心存焦虑,但他们已不再表露在脸上,似乎永远是那副“冷若冰霜”的脸。

其实,每一个律师的内心都充满了温暖,他们都在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律师。

希望当事人和家属能够理解、能够明白:律师从来就不是冷漠,而是一种理性与冷静,而这种理性,正是一名优秀律师的职业素养。

04
为啥律师总会建议您当面沟通?

有时候案情很复杂

即便是同一种案由,不同的案件,案情确实多种多样的,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就刑事辩护而言,也会有很多罪名是较难区分的。

所以,寄希望于简单的电话沟通就能了解、解决全案的基本情况,对于律师、当事人及家属而言都是一种奢望。

有时候当事人和家属说的不一定客观

“律师,你好,我想替我朋友咨询点事……”

基于面子等因素的考虑,一些当事人和家属在电话介绍基本案情时,会刻意回避一些问题,而也许这些问题就是案件代理辩护的关键点。

而当面沟通了解案件,会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案情,并且律师会向当事人和家属要求出示一些证据以整体分析案情,得出最佳的代理方案。

不同人对案情的认识程度不同

不同的人,因为掌握的法律知识深浅或者经验是否丰富,都会影响对案情的认知判断。

当事人和家属在有的时候会一意孤行,在电话里自认为他所理解与认知的就是对的,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是在寻求律师的法律帮助,而是在找律师做论证,论证有利于自己的案件解决方案。但是当事人及家属所“百度”的法律知识,往往浅显,没有参考性。

05
律师为啥非要看证据?

民事案件优势证据原则,刑事案件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为标准。

电话沟通案情,律师看不到证据,无法得出全面、客观、准确的判断,所以在电话里,律师总会强调,嘱咐当事人及家属尽量将与案情有关的证据材料带齐,来到律所或者预定地点当面沟通了解案情。而且当事人及家属提供的证据材料越全面越准,律师研判案情以及给出的代理方案就越有针对性。

看完了这些,才知道律师们的良苦用心吧,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大家能对律师们多些理解,多点信任。

我们期待需要法律服务的您,来电和我们预约当面沟通!您的信任,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