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有利于我们的更好确定一个案件是不是属于犯罪,以及对的定罪量刑也有重大的作用。那么,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别有哪些呢?庭立方的小编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一下吧。
相关知识:
根据我国《典》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也就是说犯罪故意其实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而区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重点就是研究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我们可以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以及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又或者是。我们主要首先确定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的行为”,这是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在确定行为人是否“希望或放任”,这是行为人的意志因素,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首先,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定义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很明显,在直接故意当中,行为人除了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还多了一个必然,这是与犯罪的间接故意不同的一个地方。这就很好说明了,直接故意是行为人追求的一个结果,必然发生在行为人的一个追求结果当中,这是行为人内心的一个希望。就比如某甲想杀某乙,某甲明知自己直捅某乙的心脏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他就是为了追求某乙死亡结果的发生,因而继续实施危害行为的,某甲的这种心理态度就属于犯罪的直接故意,因为他是某甲的心理态度态度的一种希望,也就是追求结果的发生,就是种希望。其二,直接故意是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间接故意是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听之任之,也就是不管你发生也好,不发生也好,都不违背自己的意志。比如,某甲想杀某乙,于是把毒投到了某乙与某丙共用的井水中,某甲明知这口井不只是某乙一个人在用,但是他不管,他觉得毒不毒得死某乙都行,这不违背某甲杀某乙的心理态度,如果这毒药是假的,一个也毒不死,则没有发生特定危害结果,某乙则不构成特定的犯罪,所以这就是种犯罪的间接故意。这就是这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之一,前者是追求发生,后者是听之任之。 然后,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二者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不同。从认识因素上来说,这两者的犯罪主观恶性不同。
以上就是庭立方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官员受贿多少判刑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对此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前来咨询庭立方的,他们会提供给您详情且专业的解答。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