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年龄下调后,未成年人犯罪需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但在涉及严重社会危害和恶劣影响的罪行中,可能仍会依法判处。
【律师解答】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工作机制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刑事责任年龄从14周岁上调至16周岁,这也意味着未成年人犯罪门槛提高。根据“(2015年修正案九)”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刑事年龄下调后,未成年人在犯罪时需要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但是,在涉及严重社会危害和恶劣影响的罪行中,可能仍会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具体判刑标准需根据案件情况进行量刑,如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赔偿情况等。另外,未成年人的认罪、悔罪和社会影响程度也是影响刑罚的因素之一。如果未成年人能够积极认罪、悔罪,并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影响,法院可能会对其实施宽大处理,判处或者免除刑罚。综上所述,刑事年龄下调后,未成年人犯罪需要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但在涉及严重社会危害和恶劣影响的罪行中,可能仍会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判刑标准需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具体量刑,未成年人是否积极认罪、悔罪和社会影响等都是影响刑罚的因素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