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犯罪不一定有刑事责任。规定,犯罪需要同时满足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合法情况下实施的,则不能认定其行为属于犯罪,自然也不存在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在我国的刑法中,规定了很多具体的犯罪行为,但是犯罪并不是所有违法行为都能够被认定的。只有在行为人的主观上存在故意,并且在客观上构成了相应的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其中,主观故意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其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后果,而仍然愿意去实施的心理状态。如果行为人没有主观故意,而是由于无意或者过失导致了某种违法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被认定为犯罪。另外,客观行为构成要件则是指犯罪行为的实质要素。每种犯罪行为都有其相应的构成要件,只有在行为人实际完成了这些构成要件的实施,才能被认定为犯罪。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存在了犯罪行为,也不一定能够被认定为有刑事责任。比如说,如果行为人是在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情况下实施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被认定为犯罪,自然也不存在刑事责任。总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犯罪不一定等同于有刑事责任。在法律适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