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实务】过失致人死亡罪证据指引

2021-07-05 17:04:54   11538次查看

以下文章来源于听法评茶 ,作者听法评茶


一、罪名:过失致人死亡罪

是指因为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

二、法条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刑法另有规定的致人死亡的情形包括:《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过失爆炸等致人死亡的;第11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第134条第1款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第135条规定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致人死亡的;第138条规定的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致人死亡的。

三、批准逮捕的证据要求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犯罪事实

1、有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发生。基本证据包括受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公安机关出具的案发、破案经过证明等书证材料;

2、被害人死亡。基本证据包括现场勘验笔录、提取物品清单、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尸检照片和尸体检验报告书;

3、被害人身份。基本证据包括DNA鉴定意见、辨认笔录、证人证言、相关书证等证据;

4、犯罪嫌疑人主体身份。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的材料,包括户籍证明、身份证等材料。

(二)有证据证明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1、犯罪嫌疑人案发时在场。基本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及辨认笔录、现场视听资料等。

2、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相关行为。基本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现场照片及勘查笔录、现场提取物品、痕迹的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等。

3、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基本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及辨认笔录、视听资料、鉴定意见、相关书证等。

(三)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上系过失

最直接的证据是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但应当结合案发时间与地点、案发具体经过、案发时犯罪嫌疑人采取何种措施、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等证据,综合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方面。基本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及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等。  

(四)社会危险性评估与审查

要查明案发原因、犯罪情节、是否刑事和解以及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等,基本证据包括:

(1)证明前科劣迹的判决书、释放证明、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2)证明自首、坦白等情节的案发、侦破、抓获经过、犯罪嫌疑人供述等;(3)证明立功情节的立案决定书、判决书、情况说明等;(4)证明赔偿、谅解等情况的协议、收条等;(5)重大疾病、女性犯罪嫌疑人怀孕、哺乳的医院诊断证明等;(6)证明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所、固定职业的《房地产权证》、《房屋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

四、审查起诉的证据要求

(一)证据链条及所需查证的事实与证据

1、审查过失致人死亡案件要查明案件是如何被侦查机关知晓的,基本证据包括:(1)公安机关制作的接报警记录、受案登记表;(2)急救记录、被害人病历资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3)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

2、查证犯罪事实要查明作案人员、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手段、犯罪事件起因及犯罪经过、危害后果及因果关系、主观状态。这一环节对应的基本证据因过失致人死亡犯罪案件类型不同而异。

3、犯罪经过要查明案发过程中,矛盾或事态发展的各环节细节,包括犯罪主体的特殊体质、案件起因、涉案各方人员在矛盾或事态发展中的行为表现、所涉工具或设备等。

4、危害后果及因果关系要查明被害人死亡的事实及与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应收集和审查的基本证据包括:(1)120出具的心电图、医疗救助录音等视听资料;(2)验伤通知书、入院记录、手术记录、放射诊断报告、出院小结等病历资料、居民死亡确认书;(3)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病理司法鉴定意见书;(4)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

对于被害人在案发前本身患有疾病且该疾病为死亡直接原因,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系导致病发诱因的案件,侦查人员要调取了被害人案发前的相关病史资料。

5、在二人及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要注意收集关于各犯罪主体的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占比的相关证据,如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意见书等,以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划分。

6、主观状态要查明的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主观上是否确为过失,即对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未能预见,应收集和审查的基本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

7、罪前罪后表现及其他量刑情节还需要查明犯罪嫌疑人肇事后有无积极施救、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报告公安机关等行为,有无找人“顶包”、毁灭罪证、干扰证人作证、企图逃跑,是否支付赔偿款、是否与被害人达成谅解等行为。应当收集和审查的证据主要是:

证明案发后犯罪嫌疑人的救助行为的基本证据包括:(1)证实案发后犯罪嫌疑人拨打急救电话、报警电话的通话记录;(2)证实犯罪嫌疑人保护现场、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等的视听资料;(3)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证明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逃跑行为的基本证据包括:(1)机动车行驶GPS数据或者证明犯罪嫌疑人逃跑路线的道路监控录像等;(2)通话记录、短信或微信聊天记录;(3)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证明赔偿及谅解情况,应收集和审查的基本证据:(1)赔偿协议、赔偿凭证(收条、转账凭证、医疗费发票等);(2)谅解书;(3)可证实付款情况的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

对于民事赔偿已经人民法院判决的案件,还应收集和审查民事判决书、保险理赔款转账记录等判决金额支付凭证。

8、犯罪嫌疑人虽然造成死亡结果,但由于犯罪环境的特定性、犯罪对象的特殊性、侵犯客体的突出性、主观状态的差异性,构成的具体罪名可能会发生变化:

(1)案发地点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的,违法交通管理法规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可能会构成交通肇事罪等罪名;

(2)犯罪对象为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可能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

(3)行为人主观系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4)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适用特殊规定。如可能构成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过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等罪。

(二)各类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的证据收集和审查

1、根据查证犯罪事实中犯罪经过部分的证据结构特点及繁简程度不同,可以将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分为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和不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

2、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是指行为人积极地实施某种行为,最终因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

对于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罪案件,在查证犯罪经过时要查明事发的时间、地点、犯罪主体实施的行为,应收集和审查的基本证据包括:(1)监控、手机视频等视听资料;(2)现场勘验检查笔录;(3)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4)法庭科学DNA鉴定书、司法鉴定意见书;(5)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辨认笔录。

3、不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且事实上能够实行,但因主观过失而未实行,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

对于不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在查证犯罪经过时应主要从特定义务来源的法律事实、事发过程两方面收集基本证据。

4、特定义务来源的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行为人特定义务产生的事件和行为。应收集和审查的基本证据包括:

(1)证实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的书证,如结婚证、出生证、户口本、工作证、学生证、相关合同或协议等;(2)证实行为人负有特殊岗位职责的书证,如劳动合同、岗位履职说明等;(3)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辨认笔录。

5、事发过程要查明案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犯罪主体及被害人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应收集和审查的基本证据包括:(1)监控、手机视频等视听资料;(2)现场勘验检查笔录;(3)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4)法庭科学DNA鉴定书、司法鉴定意见书;(5)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辨认笔录。

(三)证据的综合分析判断

1、过失致人死亡罪案件印证关系审查的重点

(1)关于犯罪人员和犯罪经过,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辨认笔录、监控录像等视听资料、现场遗留物等物证和痕迹鉴定以及DNA鉴定等鉴定意见之间能否相互印证;

(2)关于犯罪主体的主观状态,要将行为人主观上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相区分。两者都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但过失致人死亡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持否定态度,间接故意杀人对死亡结果持肯定放任态度。重点审查本人关于案发细节的供述、证人证言、现场照片、监控录像等视听资料以及现场勘查笔录之间能否相互印证;

(3)关于因果关系,要将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区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过失致人死亡应当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是否应该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于发生死亡结果的,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监控录像等视听资料、急救记录、验伤通知书、医院诊断证明与病历、死亡证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司法鉴定意见书、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以及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意见书等能否相互印证。

在被害人未经救治即死亡的案件中,如被害人尸体发现地并非第一现场,则应对不同现场分别制作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拍摄现场照片,并注意审查被害人所处位置发生移动的轨迹及与犯罪嫌疑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2、关联证据之间的逻辑性分析

(1)关于犯罪行为和主观状态。为区别于意外事件的定性,应考察犯罪人员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是否采取过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相关措施。为区别于故意杀人的定性,应考察犯罪人员有无杀人的目的、动机;在被害人并非当场死亡的情况中,需着重考察犯罪人员是否尽到抢救义务,有无为逃避罪责而逃离现场或因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将被害人杀害的行为。

主观状态因属于思想范畴,可用以证实的直接证据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案件侦办过程中应注重对全案证据的综合评判,从案发起因、各方关系、犯罪嫌疑人的认知能力、有无伤害动机、行为手段、实施暴力的程度、持续时间、事中是否采取相关安全措施、事后态度等各方面进行间接证据(包括物证、书证、鉴定意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侦查实验等)的补强,并结合上述事实要素考察犯罪嫌疑人犯罪时的主观状态。

(2)关于因果关系和责任划分。对于多因一果的案件(即被害人的死亡结果由两种及以上的原因造成),应重点审查:

1.在案发当时的客观状态下,凭借犯罪嫌疑人一己之力是否足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除已查获的犯罪嫌疑人之外,是否有其他人员共同参与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可能;

2.犯罪行为和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是否因其他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而中断。

五、证据链条的构建与证据清单

该罪的证据链条可分为七环:(1)案件线索来源;(2)确认被害人身份及死因;(3)查证犯罪事实;(4)锁定犯罪嫌疑人及到案经过;(5)证据充分性及排他性说明;(6)罪前罪后表现及其他量刑情节;(7)涉嫌罪名。

过失致人死亡罪

证据链条

查证事项

基本证据

辅助证据

指引提示

案件线索来源

案件是如何被侦查机关知晓的

公安机关制作的接报单、受案登记表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

 

 

确认被害人身份及死因

查明被害人的身份情况、死亡的事实及死因

被害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或常住人口基本信息

被害人案发前的相关病史资料

1.对于被害人在案发前本身患有疾病且该疾病为死亡直接原因,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系导致病发诱因的案件,还应调取被害人案发前的相关病史资料。 2.在二人及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要注意收集关于各犯罪主体的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占比的相关证据,如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意见书等,以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划分。

 

 

120出具的心电图、医疗救助录音等视听资料

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意见书等

 

 

 

验伤通知书、入院记录、手术记录、放射诊断报告、出院小结等病历资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病理司法鉴定意见书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证人证言

 

 

查证犯罪事实

犯罪人员(查明犯罪主体的身份信息及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嫌疑人的户籍证明、常住人口基本信息等

入境时所持有的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

1.行为人所属单位的营业执照、相关经营许可证等; 2.劳动合同、劳务协议; 3.特种行业或专业操作资质证书; 4.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及辨认笔录。

 

 

 

《残疾人证》等证明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行为人所属单位的营业执照、相关经营许可证等

 

 

 

 

劳动合同、劳务协议

 

 

 

 

特种行业或专业操作资质证书

 

 

 

 

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及辨认笔录

 

 

犯罪经过(查明案发的时间、地点、矛盾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涉案各方人员在矛盾或事态发展中的行为表现等)

现场勘查笔录

 

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和不作为型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的具体证据详见各分型证据清单。

 

 

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

 

 

 

 

法庭科学DNA鉴定书、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辨认笔录

 

 

 

主观状态(查明的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主观上是否确为过失)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等

 

若有其他行为人参与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当收集共同行为人在主观状态上有无意思联络的相关证据,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

锁定犯罪嫌疑人及到案经过

锁定犯罪嫌疑人及到案经过

办案机关制作的案发、侦破、抓获经过

 

对犯罪嫌疑人的自首、立功过程要作出清晰完整的表述。

证据充分性及排他性说明

证据充分性及排他性说明

 

 

1.相关待查证事实是否存在缺失; 2.证据之间的矛盾是否得以合理排除,证据的瑕疵是否都已补正; 3.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是否都已查证并合理排除; 4.是否遗漏共犯,能否排除其他人作案; 5.其他应查证事项。

罪前罪后表现及其他量刑情节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坦白、立功、前科劣迹等

证明自首、坦白等情节的案发、侦破、抓获经过、犯罪嫌疑人供述等

 

 

 

 

证明立功情节的立案决定书、判决书、情况说明等

 

 

 

 

证明前科劣迹的刑事判决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

 

 

 

肇事后有无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报告公安机关等行为

证实犯罪嫌疑人肇事后拨打急救电话、报警电话的通话记录

 

 

 

 

证实犯罪嫌疑人有保护现场、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的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有无找人“顶包”、毁灭罪证、干扰证人作证、企图逃跑等行为

通话记录、短信或微信聊天记录

 

 

 

 

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是否支付赔偿款,是否与被害人达成谅解等行为

赔偿协议、赔偿凭证(收条、转账凭证、医疗费发票等)

民事判决书、保险理赔款转账记录等判决金额支付凭证。

对于民事赔偿已经人民法院判决的案件,还应收集民事判决书、保险理赔款转账记录等判决金额支付凭证。

 

 

谅解书

 

 

 

 

证实付款情况的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

 

 

涉嫌罪名

根据不同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确认案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1.案发地点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的,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等罪名; 2.行为人主观系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3.犯罪手段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水患、引起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损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的,可能构成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4.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生产作业的安全或教学活动的安全,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5.刑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发表评论
去登录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