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江苏高院自主研发全国首个“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已识别近两万起

发布时间:2021-04-15 15:53:06

江苏法院通过研发智能预警系统,帮助法官精准甄别防范“套路贷”虚假诉讼。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套路贷”违法犯罪日益猖獗,已然成为黑恶势力犯罪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黑恶势力敛财的主要手段,其中,一些“套路贷”违法犯罪被包装成普通民间借贷案件后起诉到法院,企图通过诉讼程序使其合法化,这类诉讼在本质上属于虚假诉讼,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打击惩治。

为此,江苏高院自主研发全国首个“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NLP和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对风险人员、风险案件的智能识别与预警,辅助法官精准高效甄别防范“套路贷”虚假诉讼,助推对“套路贷”虚假诉讼活动的有效打击和源头防范。

前述蓝皮书介绍,“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设置识别预警监督点,系统支持民间借贷纠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等七类高发案由案件的智能预警,通过解构法院内部信息、公安信息、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结合行为的联系、事实的关联、证据的印证,系统分析出原告起诉频次、涉公安信息、文书负面辩称(文书中提到的被告不认识原告、受到胁迫等辩称)等79个识别监督点,形成风险标签体系。

根据风险标签信息,构建“套路贷”虚假诉讼识别预警模型,包含风险人员模型(涵盖风险原告、诉讼代理人等)、风险案件模型(涵盖案件画像、风险等级、风险概率、风险构成报告等),并为七类高发案由分别开发了智能算法模型。前述蓝皮书指出,系统以“人”为中心,运用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以侦查思维方式分析各类碎片数据,从“人”向“案”进行关联扩展,综合判断所有涉案信息,全面分析人、案风险预警等级和风险概率。

与此同时,这一系统在以法院数据为核心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利用外部数据,包括公安、市场监督(工商处罚、经营异常名录)等数据,从中提取重要监督点,纳入智能算法模型,全方位甄别风险情况,提升识别精准度。

澎湃新闻注意到,“套路贷”虚假诉讼智能预警系统于2019年8月30日在江苏法院上线,帮助法官精准高效地甄别防范“套路贷”虚假诉讼。在基础应用成效方面,江苏法院干警共使用232万人次,成功从2013年以来的94万余名原告中,识别出5级高风险放贷人3607人、4级风险放贷人4045人,从140.8万余件民间借贷等七类案由一审案件中识别出疑似“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19528件。

在源头治理成效方面,从2019年全年数据看,民间借贷案件量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法院民间借贷一审共收案140382件,同比大幅下降36.86%。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