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应遵循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未满十四周岁的,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十四周岁以上但不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社区矫正等惩戒措施。
【法律分析】
未成年犯罪是指人在未满十八周岁时所犯下的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对未成年犯罪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惩治办法,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罚。对于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由于其认识和控制能力尚未成熟,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该嫌疑人已经具备了犯罪的主体能力,则将被追究民事责任。对于十四周岁以上但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则根据其犯罪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社区矫正等惩戒措施。如果情节较轻,可以通过批评教育或者口头警告的方式加以处理;如果情节较重,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矫治措施,例如为期不超过三年的劳动教养。对于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罪犯,则将按照正常的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判和定罪,但是在判刑方面应考虑到其未成年人的身份,尽可能地减轻刑罚。同时,在监管、教育和矫治方面,应加强未成年罪犯的心理调适、学业培养、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