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是指利用担任职务的便利或者职权侵占、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根据我国规定,职务犯罪一般不得。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其刑罚。
【法律分析】
职务犯罪是指担任职务的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利用职务之便或者职权之力,以破坏单位或者集体利益为代价从而满足个人欲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针对这类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严格的量刑标准。就假释问题而言,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犯罪的犯罪事实构成清晰,社会危害性明显,一般是不得假释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减刑或者免除刑罚。比如,如果职务犯罪行为是在被迫、胁迫、欺骗或者被他人威胁后所为,或者职务犯罪行为纯属过失等情况,则可根据相关法规对其进行从轻处理。此外,对于罪犯如果具备悔罪表现,并能积极补救犯罪后果,也可以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获得减刑或者假释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对于职务犯罪的赏罚问题,都应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严格的态度,从而有效防止和打击该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一条 【适用条件】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