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居民个人信息罪属于中的一种新型犯罪行为,它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最高可判处七年及以上,并处罚款。
【法律解析】
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居民个人信息具有私密性和安全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获取、出售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侵犯居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技术手段等手段获取、出售、提供、泄露居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放任侵犯居民个人信息罪的发生,将对社会和公民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我国法律对该罪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处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构成侵犯居民个人信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及以上,并处罚款。对于的行为情节轻微或者主动退赃、自首等情况,可以减轻或免除其刑事处罚。总之,侵犯居民个人信息罪是一种新型的违法犯罪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事处罚。公民和业界人士应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也要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揭露。如果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侵犯,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