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判决被缓期执行,如果在缓刑期内未再犯罪,则不用服刑。但如果在缓刑期内又犯罪,则之前的判决将被执行,需要进入监狱服刑。
【法律解析】
缓刑是指根据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法院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并决定缓期执行,即暂缓执行刑罚,并对其进行考验。如果在缓刑期间,被告人没有再犯罪行为,那么缓刑将被撤销。这意味着缓刑将不用执行原判决的刑罚,而被免于刑罚。但是如果在缓刑期间,被告人又犯罪了,那么之前的判决将被执行,被告人需要进入监狱服刑。这是因为被告人已经有过一次犯罪经历,如果再次犯罪,则证明其对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认识和尊重,应当承担更为严厉的刑事责任。同时,如果对累犯继续给予缓刑,将会对社会治安产生恶劣影响,降低人们对法律的信任感和敬畏感。因此,在缓刑期间,被告人应当认真履行缓刑期内的义务,不再犯罪,遵守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被迫进入监狱服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