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受贿罪中“索而不取”如何认定?

发布时间:2011-07-13

司法实践中,索而不取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行为人索要财物,而对方不答应给付或者没有明确的答复。受贿罪中的索取是由索要与取得两个行为构成,应该说是一种复合行为。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行为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向相对人求取或要求财物,其主观上不仅有取得相对人财物的故意,而且具有提出要求的主动性;二是行为人客观上取得了相对人的财物,对方实施了给付行为或者承诺给付。二者的统一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索取,只有主观上的要求即索要而客观上不能实际取得”(因相对人拒绝)不能构成受贿罪中的索取。对此不应以犯罪处理。

二是行为人提出索要财物时,对方口头答应给付但在案发时还没有实际给付。应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有证据证实相对人口头答应只是一种虚假承诺,相对人内心拒绝给付的,应作无罪处理。理由是口头答应并不等于相对人内心的真实给付,由此就具有相应的义务而必须予以给付。现实中相对人对自己的行为还有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或者拒绝或者给付。这就是说,给付与否仍然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实践中也确有很多相对人因有求于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而不得不作出违心的许诺,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打算违法给付,因此行为人根本不可能取得。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定受贿的成立。认为相对人的许诺就一定意味着必须给付财物,势必会造成法律支持不法行为的尴尬局面,进而在追缴赃款时会侵犯相对人的财产。但如果有证据证实相对人的承诺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由此具有相应的外现行为,只是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在案发时还没有来得及给付,这种情况下,认定为受贿罪未遂是符合刑法理论的。因此,相对人的许诺并不意味着行为人索取行为的成立,而应从行为人与相对人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前提下予以正确认定

    刑法条文:

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关于受贿罪的其他刑法规定:

受贿罪的立法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受贿罪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八省市法院审判贪污、受贿、走私案件情况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单位受贿罪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

四川省关于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侵占本单位财物、受贿、挪用本单位资金行为适用法律的意见

四川刑事律师网首席律师成安亲办亲办案例:

担任惊动中央的达州农业银行前行长系列经济犯罪一案辩护人,协助其获得重大立功,法院减轻处罚,死刑辩护成功

担任轰动四川省的国土资源厅前副厅长、土地利用处处长张某、岳某受贿一案的辩护人

担任轰动成都市的温江区前政法委书记师某受贿案的辩护人

更多相关内容:

1受贿罪

2对受贿罪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3浅议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

4对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探讨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受贿罪中“索而不取”如何认定?

发布时间:2011-07-13

司法实践中,索而不取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行为人索要财物,而对方不答应给付或者没有明确的答复。受贿罪中的索取是由索要与取得两个行为构成,应该说是一种复合行为。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行为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向相对人求取或要求财物,其主观上不仅有取得相对人财物的故意,而且具有提出要求的主动性;二是行为人客观上取得了相对人的财物,对方实施了给付行为或者承诺给付。二者的统一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索取,只有主观上的要求即索要而客观上不能实际取得”(因相对人拒绝)不能构成受贿罪中的索取。对此不应以犯罪处理。

二是行为人提出索要财物时,对方口头答应给付但在案发时还没有实际给付。应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有证据证实相对人口头答应只是一种虚假承诺,相对人内心拒绝给付的,应作无罪处理。理由是口头答应并不等于相对人内心的真实给付,由此就具有相应的义务而必须予以给付。现实中相对人对自己的行为还有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或者拒绝或者给付。这就是说,给付与否仍然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实践中也确有很多相对人因有求于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而不得不作出违心的许诺,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打算违法给付,因此行为人根本不可能取得。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定受贿的成立。认为相对人的许诺就一定意味着必须给付财物,势必会造成法律支持不法行为的尴尬局面,进而在追缴赃款时会侵犯相对人的财产。但如果有证据证实相对人的承诺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由此具有相应的外现行为,只是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在案发时还没有来得及给付,这种情况下,认定为受贿罪未遂是符合刑法理论的。因此,相对人的许诺并不意味着行为人索取行为的成立,而应从行为人与相对人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前提下予以正确认定

    刑法条文:

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关于受贿罪的其他刑法规定:

受贿罪的立法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受贿罪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八省市法院审判贪污、受贿、走私案件情况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单位受贿罪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

四川省关于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侵占本单位财物、受贿、挪用本单位资金行为适用法律的意见

四川刑事律师网首席律师成安亲办亲办案例:

担任惊动中央的达州农业银行前行长系列经济犯罪一案辩护人,协助其获得重大立功,法院减轻处罚,死刑辩护成功

担任轰动四川省的国土资源厅前副厅长、土地利用处处长张某、岳某受贿一案的辩护人

担任轰动成都市的温江区前政法委书记师某受贿案的辩护人

更多相关内容:

1受贿罪

2对受贿罪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3浅议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地位

4对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探讨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