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条第1款规定的“个人贪污数额”,在共同贪污犯罪案件中应理解为个人所参与或者组织、指挥共同贪污的数额,不能只按个人实际分得的赃款数额来认定。对共同贪污犯罪中的,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贪污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并依照《刑法》
第27条第2款的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2003] 167号,2003年11月13日),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第5期。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从犯个人贪污数额的认定,有的为了避免对从犯量刑失重,仍按照《补充规定》确定的原则,以个人所得数额确定刑事责任;有的则按照个人参与的贪污总数额,确定从犯的刑事责任。为了统一刑法的适用,《纪要》根据的行为人应当对其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明确:“《刑法》第383条第1款规定的‘个人贪污数额’,在共同贪污犯罪案件中应理解为个人参与或者组织、指挥共同贪污的数额,不能只按个人分得的贪污赃款数额来认定”,即共同贪污犯罪的组织、指挥者的“个人贪污数额”是其组织、指挥共同贪污的贪污总数额,其他和从犯的“个人贪污数额”按照其参与数额认定。鉴于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按照个人参与数额确定刑事责任有时会出现量刑明显过重的情形,不能体现《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纪要》进一步明确:“对共同贪污犯罪中的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贪污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并依照《刑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