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借鉴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构建“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10-26 09:38:25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借鉴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创新构建以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和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为核心的“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着眼司法需求,优化司法供给,突出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重心、以办案为核心的运行理念,切实增强司法供给实效,加快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准,持续供给输出高效权威、有温度可感知的“司法作品”。

“质检部”加码审判监督管理

司法责任制改革后,裁判尺度不统一、审判效率不高、裁判文书有瑕疵等新问题逐渐增多,降低了司法权威性。如何在不影响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前提下,为提升办案质量与效率寻求最佳方案?在成都法院“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中,充当着“质检部”角色的办案质效管理中心,着眼于保障人民法院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合格、力争优秀,每一个案件都不“带病出院”、不“带病入库(归档)”,狠抓个案流转环节和质量管控,聚焦司法作品质量,提升审判监管实效,夯实审判质量根基,最终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为统一裁判尺度,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做实专业化审判的基础上,健全法律适用统一机制,细化完善同案不同判认定标准,自主研发“比案推简”智能系统,推广类案和关联案件检索,紧抓审级监督指导,全面统一裁判标准。目前成都中院已发布26类案件审判指南、64期《成都审判指导》和109个示范案例,始终坚守审判执行办案质量生命线。2020年,全市法院开展类案检索共计82116次,占检索总量的98%。

为扎紧制度铁笼,成都中院率先构建静默化监管体系,通过强化科技控权,加固廉政边界。该体系在办理系统中标定立案、分案、审理、审限、结案、归档、上诉移送等183个工作节点和68个监控节点,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和管理。针对办案运行易失控环节,创新建立月度均衡结案新机制、归档结案新标准、上诉移送管理新机制,拓展自动预警应用,逗硬审限刚性管理,促进法官规范办案。同时,该院在优化监管机制上下足功夫,重点完善“四类案件”监管机制,搭建审判运行机制管理平台,推进院庭长实质化发挥监管作用,确保审判权平稳高效运行。2015年静默化监管系统上线以来,全市法院无一案件超审限结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纳入“四类案件”监管的案件共5307件,占同期受理案件总数的1.63%。

为提升文书质量,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建立中心统筹、各庭质检的运行模式,制定《诉讼文书检查指引》《裁判文书检查指引》两个检查通用标准,细化质检操作规范,扩大质检文书范围,着力源头预防。特别是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以来,中心将司法确认、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独任制程序等重点案件文书一并纳入质检监管范围,不断强化事前发现、事中监督、事后纠错的功能效用。2020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已完成质检中心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全市法院抽检结案文书48056份,通报瑕疵文书3378份,依托监管新载体,司法作品质量稳步提升。

“保障部”归口审判事务管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让当事人感受到法院诉讼服务的方便快捷,办案服务保障中心作为“保障部”正在逐步提升即时保障能力。成都中院深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面对面”接件办件窗台、“心连心”服务沟通柜台、“手拉手”减负解纷前台、“实打实”缓解供需总台,探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快审团队+简案快审快执团队派驻”模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畅通简案流入、繁案流出渠道。中心实现传统诉讼服务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理、类案委托调解、简单案件快审快执,大幅提升了诉讼事务办理效率和前台减负解纷能力,逐步形成全流程、全覆盖、全天候、立体化诉讼服务保障体系。

案件在成功立案并进入排期审理阶段后,办案服务保障中心的小微组织也配合高效运转起来。分案排期组负责对所有案件进行集中分案和排期,像时间规划局一样统筹规划法官工作时间;集中送达组通过成都法院智能化送达系统智能抓取案件信息,智能生成程序性文书;庭审速录组专司庭审记录;文书草拟组高效“组装”、修改、校对裁判文书;此外,后续文书集中印制、文书送达、扫描归档等程序都有专门的人员完成流水操作。

据工作人员付驰介绍:“服务保障中心将审辅事务分类置于办案全链条上,‘工厂’集成了多达11个小微组织,在整体框架之下分段分步开发,贯穿诉讼全流程。每个小微组织背后都是小型的信息化支撑系统,以信息化机制串联所有小微组织高效运转。”

办案服务保障中心按照“一体两面”的架构建设,强化统一组织和管理,对内服务法官,办理全部非审判核心事务;对外服务群众,办理全部面向当事人的审判事务。该中心成为内部审判资源转化为外部服务的实体性架构,在当事人、服务保障中心和法官三者之间建设起交流、反馈的桥梁。案件从预约立案开始,便进入到了中心“生产链”中,每个环节、节点都承载着中心的关键职能。

中心的建立极大程度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最大化压缩了事务办理时间,以“大类辅助事务集中统筹、小类辅助事务分散管理”的运行模式向各审判业务庭和多点办公区释放改革红利。以成都中院商事审判庭为例,该庭用不到5%的在编人员参与办理所有审判辅助事务,车辆使用等耗能降低40%,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减少12天。

“联络部”拓展内外沟通管理

响应外部诉讼群众和内部干警的需求、及时回应各方意见建议、逐步提升用户体验是构建“司法供应链”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内容。成都中院建立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以人为本原则作为中心实质化运行的逻辑起点,像“联络部”一样,全力发挥左右贯通、承上启下的协调沟通中枢作用。

“我的部分当事人因年纪较大、文化水平有限,不会使用电子送达媒介,甚至部分当事人对电子文书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效力存在疑虑。建议法院进一步完善电子送达的相关操作规范,多元送达方式,扩大电子送达效力的宣传引导。”李律师提出上述建议后,内外沟通协调中心及时交该院诉服办牵头办理,研究解决方案,10日内便向李律师反馈了关于规范电子送达、加强APP推广适用等工作落实情况,还就电子诉讼平台综合建设三阶段任务作出针对性部署。

针对外部各方反馈的信息和诉求,内外沟通协调中心健全完善意见建议限时办理和跟踪督办机制,及时接收并立项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依托网络理事平台对当事人、律师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整合、转办,对重要事项施行提级管理,着力解决办理滞后、超期、反馈回复不及时等反映较普遍的问题。意见建议接收相关部门收到督办或者转办通知单后,在3个工作日内向来件当事人回复收件及相关情况,于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向反馈办理情况。2020年,成都中院共转办当事人意见建议218件,新立项督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77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100%。

针对内部干警需求,成都中院还在内网开通“你说我听”(干警信箱)平台,分设办案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建设、后勤服务等板块,全面收集干警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院干警都可以通过平台实名或匿名提出意见建议,平台通过专人转办,督促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及时点对点反馈处理情况。2020年以来,“你说我听”(干警信箱)平台共受理各类诉求105件,整合诉求81件,转办诉求99件。内外沟通协调中心通过联席会议协商机制,重点解决遇事梗阻、推诿塞责等法院内部运行中的“卡脖子”问题,真正发挥了解决问题好帮手、沟通交流好平台、党组决策好参谋的功能作用。

“我觉得干警信箱非常好,从办公到后勤的意见建议很快就会得到处理,这种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感受到院党组对干警的点滴关爱,有了这份尊荣感和获得感,我们的工作信心更足了。”该院少年家事庭法官助理任颖对“你说我听”(干警信箱)平台赞不绝口。

“‘司法供应链’构建的理念、思路和做法符合司法责任制改革大方向,也是针对当前司法权力运行、司法责任制落实和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较弱的问题提出来的。与传统司法办案的点对点、线状式工作模式不同,现代‘司法供应链’是紧紧围绕审判权运行这一根本核心,全面回应司法效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需求,囊括法院、审判组织、法官等各个司法供给主体,及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司法供给活动的‘一核多维’、闭环运行、权威高效的司法供给体系,充分体现对内全方位支撑、对外全领域服务、供需同步同向同频的运行优势。”成都中院院长郭彦介绍。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