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伟 严选律师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
贵州省贵阳市
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05 10:19:06
电影简介:
肯尼迪的遇刺成为了一桩美国历史上的悬案,电影重新审视了那一段历史,到底杀手是一个普通人,还是整个庞大的政治阴谋,真相和幻象,都在调查中渐渐露出端倪。
总统遇刺的两小时内,官方认定的凶手即被逮捕,他就是里·哈威·奥斯瓦多。然而巧合的是,在随后的一个小时,这个嫌疑犯却火速被 一名流氓杀死。经过调查,官方还是认定里·哈威·奥斯瓦多为真凶。但是,三年后的一个美国地方检察官吉姆·加里森(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却发现肯尼迪中弹的蹊跷,从而推测当年官方的误判,接下来,他的侦查牵连着一个历史上的惊天阴谋。
优秀影评推荐一:
来源豆瓣网:本文选自罗杰·伊伯特影评集《在黑暗中醒来》
奥利佛·斯通的《刺杀肯尼迪》(JFK),影片前半部分具有压倒性的紧迫感,而这一切都在影片结尾时磅礴而出,那是一段翻腾的、愤怒的、几乎让人感到可悲的独白——吉姆·加里森(Jim Garrison)坚信刺杀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背后另有阴谋。他的话语中出现了形象、面孔、名字、只言片语、证据的回溯,所有这些集中在一起,对他的结论给予支持:暗杀肯尼迪绝不是一个人完成的。
好吧,你认识什么人相信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真是单枪匹马刺杀肯尼迪的吗?我不认识。过去二十五年来,我一直在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我从没找到过哪怕一条可信的证据,能证明沃伦调查委员会的事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根本就不可能相信这份沃伦报告,因为物证摆在那里,关键结论就不可能成立。一个人,一把枪,是不可能造成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发生的那一切的。如果说一个人不可能做到,那就一定是有两个人。所以,这里头有阴谋。
奥利佛·斯通的新片《刺杀肯尼迪》还没上映就已经遭到抨击了,批评者相信在这场关于肯尼迪刺杀案的赌博中,斯通的筹码押错了地方;他们相信本片中的英雄,前新奥尔良地区检察官吉姆·加里森本就是个危险人物,那些疯狂的阴谋理论都是故意找上他的,就像是跳蚤总会被狗吸引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必须指出一个要点:斯通并没有全盘接受加里森的全部理论,事实上,他重新书写了历史,为片中那位加里森提供了他当初根本还不可能获得的材料。加里森在这部电影里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因为在整个美国,在1963年之后的所有时间里,只有加里森一个人曾试图将我们这时代最可疑的政治谋杀案的相关者全都送上法庭。
《刺杀肯尼迪》可看性极强,引人入胜。抛开所有那些剧情和情感不说,光是电影各元素的整合就能看出它是部杰作。剧本、剪辑、音乐、摄影等等,都被很好地运用在这部极其复杂的电影中,从堆得像山一样高的证据和证词中,斯通编织出一幅具有说服力的广阔画卷。未来的岁月里,电影学院的学生们都会满怀着惊愕之情研究它,惊愕于它包含信息之多、人物之广、互相关联的闪回之众、真实素材与虚构场面交织之密切。整整一百八十八分钟内,影片在一片充满了信息与臆测的海洋中急速推进,片刻都不曾缓慢下来,始终不曾让我们感到困惑。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影片结束后,当我们尝试在脑海中重建这段经历时,我们能百分百确定斯通得出的结论究竟是什么。《刺杀肯尼迪》并没有揭开肯尼迪遇刺案的秘密,它只是把加里森这个人物当作一位真相的寻找者;他发现这桩谋杀案不可能按官方版本说的那样发生。不可能。那些我们早已十分熟悉的褪色的、颤抖的画面,亚伯拉罕·扎普鲁德(Abraham Zapruder)在家庭录影带里拍到的肯尼迪遇刺画面,其实早已说得很清楚了,奥斯瓦尔德理论是不可能成立的——至少有一枪一定是从肯尼迪正面射来的,而非来自他身后的得克萨斯教科书仓库。
看清楚了,我说的是“一定”。这电影会激起那种紧迫和愤怒的情感。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关于肯尼迪刺杀案的报告都还处于机密状态,要等到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去世多年之后才会开放,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政府就我们总统之死而为我们收集的信息,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如果说加里森的调查是可悲的——事实上它确实有缺陷,遭遇了经费不足和故意破坏的麻烦——那么,攻击斯通的那些人,他们又能拿出更好的调查结果吗?1979年曾有个参议员特别委员会认定肯尼迪刺杀案可能涉及阴谋,为什么十二年过去了,这案件始终没有得到重新审理?
通过纪录片片段和情景重现,斯通的影片展现出当年的绝大多数关键事实。开枪射击、空军一号飞赴华盛顿、杰克·鲁比(Jack Ruby)谋杀奥斯瓦尔德。我们还看到加里森在新奥尔良看了我们都见过的那个电视报告,于是他开始调查,尽管起初还曾有点犹豫。他发现有证据表明新奥尔良市有多个赞成或反对卡斯特罗的边缘组织,有可能与中情局以及多名自愿行动的雇佣兵一同卷入了刺杀肯尼迪的阴谋。
调查将他引向了克雷·肖(Clay Shaw),一位受人尊敬的生意人。多位指出,他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同谋者都有关联。这些证人,有些离奇地死掉了。最终,加里森还是设法将肖送上了法庭,虽然案子输了,但我们相信他确实捕捉到了什么。加里森认定肖在审判时做了假口供,到1979年,距离肖去世五年之后,那场审判结束十年之后,中情局的理查德·海姆斯(Richard Helms)终于承认肖确实是他们的雇员,尽管当初肖在庭上发誓说自己不是。
我想,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加里森是个不负责任的、只想出风头的鲁莽人,损害了一个无辜者的名声。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肖当初做了假口供。显然,斯通在很大程度上为加里森恢复了名誉,但关键并不在于加里森的理论是否正确,影片真正支持的只是他寻找真相的行动本身。
扮演加里森的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在这里的表演分寸感十足,但又充满激情。他就像是看准了一个想法,然后就怎么都不肯放手了。他费尽心力,坚持认为刺杀案背后远没有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斯通还找了个优秀到令人惊艳的演员阵容来与他配合,他们的优秀表现让我们一心以为这真的就是一群历史人物。这阵容包括了乔·派西,他饰演局促不安、兴奋过度的大卫·菲利(David Ferrie),传说中负责出逃的飞机驾驶员;还有托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他扮演躲在诡计背后无法被触及的克雷·肖;还有扮演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加里·欧德曼(Gary Oldman)和扮演“X”(其实是弗莱彻·普鲁蒂)的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这位身居高位的五角大楼官员觉得自己知道肯尼迪为何会被杀害;还有茜茜·斯帕切克,她扮演加里森的妻子,为家庭和婚姻忧心忡忡,她的出镜机会不多,演起来却并不容易。此外还有许多位优秀演员,包括杰克·莱蒙(Jack Lemmon)、艾德·阿斯纳(Ed Asner)、沃尔特·马曹(Walter Matthau)和凯文·贝肯(Kevin Bacon)等,他们演的都是些小角色,但却都很关键。这些演员的本来面目都隐藏在了人物背后,不再那么清晰、熟悉。
斯通和剪辑师乔·赫辛(Joe Hutshing)、皮耶特罗·斯卡里亚(Pietro Scalia)成功克服了素材的混乱状况,令影片有条不紊,牢牢地抓住了我们,叫人不安。《刺杀肯尼迪》的成就并不在于它解开了肯尼迪遇刺的秘密,这一点确实没能做到,它甚至没能为加里森成功辩护,片中的他仍是个不时故意虚张声势的人。《刺杀肯尼迪》的成就在于,它尝试着将那些自1963年以来便在国民心理的某些黑暗角落里挥之不去的怒火重新激起。约翰·F·肯尼迪是被害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行动。还有谁参与了?还有谁知情?
优秀影评推荐二:
来源豆瓣网:作者亢龙无悔 评论电影《刺杀肯尼迪 》
秘密与谎言:回顾电影《刺杀肯尼迪》
“对祖国的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还有一种比这更美好的感情,就是对真理的爱!请相信,我比你们中任何一个更爱自己的祖国,我希望她获得光荣……但是,我没有学会蒙着眼,闭着嘴巴爱自己的祖国。我发现一个人只有清晰的认识了自己的祖国,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益的人。” ——恰达耶夫《一个疯子的辩护》
关于秘密:
目前已经有很多观点认为《刺杀肯尼迪》可以算一部半纪录片性质的作品, 影片开始就是一段长达约10分钟纪录片大杂烩(其实有个别片段是专门拍摄的,然后做成纪录片风格),背景音乐充斥着美国精神。黑白部分是上一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辞职演说,连接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继任总统,发表著名的就职演说《火炬已经传到新一代美国人手中》。这里透露了一个细节,肯尼迪的当选是历史上得票差距最小的。还有,肯尼迪上任以后的政策改变了之前的做法,也就是改变了艾森豪威尔这个功勋卓著的军人政策。后来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种铺垫,然后画面转变,一个女子被抛在路边,惊叫:他们要杀了他!镜头伴随音乐变成激烈的鼓点,画面切换十分迅速,有些甚至一秒钟都不到,不断加强紧张气氛。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美国南部达拉斯市巡游,中午12时30分枪声响起,画面一片漆黑——意味着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之后,影片的故事情节展开,新奥尔良地方检查官吉姆·加里森在办公室获得消息,无比难过,他认为这是国耻。在酒吧里人们众说纷纭,有两个老人在窃窃私语,也有人认为总统应该死,那两个老人回到自己住处还继续争吵起来。
很快,电视上忽然宣布警方捉到一个嫌疑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在德克萨斯教科书大楼六楼仓库搜索时,找到一枝意大利制来福枪,枪的主人正是奥斯瓦尔德。两天后,俱乐部老板鲁比(就是前面的两个老人之一)在达拉斯市政局监狱枪杀了奥斯瓦尔德。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意外,造成的混乱和紧张,就紧紧扣住我们的视线和神经。
吉姆·加里森听了华盛顿最高法院法官沃伦为首的特别委员会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实际多达30万字(加上照片、图表、证人证言和其它文件总共有26卷,总字数估计达百万字),认为疑点太多。报告主要结论是以下几点:
1、 杀死肯尼迪总统和使康纳利州长重伤的子弹,是由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射出的。子弹由德克萨斯教科书大楼南角的六楼窗户射出,一共发射了三颗子弹。
2、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在枪杀总统45分钟后又枪杀了一名巡警。
3、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和鲁比与国内外任何暗杀组织没有牵连,他们两人之间没有联系。
4、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联邦的、州的或地方的官员有针对美国政府的密谋和不忠行为。
5、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犯罪动机是因为他对一切权威的憎恨及显示出来的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公开信仰。
吉姆和助手通过亲临场地勘查,还有射击模拟,得出报告观点十分荒谬。吉姆逐渐感到这个事件的严重性不仅仅是刺杀了总统,而是这个刺杀背后还有更为巨大的黑暗:他推断出奥斯瓦尔德的间谍身份,与古巴流亡团伙的交道,和财团商人克莱·肖有染,感觉都是这个号称民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或许还只是浅层的,最汹涌的暗潮是林登·约翰逊后面在飞机上准备就任第36届总统前的谋划——他大胆的向支持者宣称:“请选我吧,我将为你们带来战争!”
吉姆对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奥斯瓦尔德,汤米·李·琼斯饰演的克莱·肖,以及流亡分子乔·派西,同性恋凯文·贝肯等等人物一一调查,反常的在以为逐渐理清线索的时候,其实涉入的是更深的谜团。并且,为了这个看似与他毫不相干的案件,他的家庭受到了冲击,西西·斯派塞克饰演的妻子与吉姆争吵陪衬出了这个人物的个性。吉姆曾冲妻子发泄情绪:“该死的,我已经睡了三年了!我不想孩子生活在谎言之中!”不光家庭问题,还有经费问题,人事问题,在一系列问题背后,还有深层次的道德立场问题,因为逐渐解开的真相是让他走上政府的对立面!他的坚持独立调查肯尼迪遇刺案件也成为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
就在吉姆感到千头万绪一团乱麻的时候,一个难得宁静的时刻出现在华盛顿。在肯尼迪总统墓地长明火前,见到一对父子前来瞻仰,吉姆似乎有所触动。当他登上林肯纪念堂台阶的时候,唐纳德·萨瑟兰饰演的匿名人出现了。两个人的一番谈话也长达数分钟,这是影片承上启下的关键,也是透露影片观点最核心的论据部分。
这个匿名人自称X先生,他对吉姆说:“你是唯一接近事实真相的人。我不能告诉你是谁杀了总统,也不能透露任何有关这个事件的人的名字,但我可以说一些事实,结果由你自己去判断。”然后,这一番谈话穿插的几乎全是黑白的纪录片资料影像,其实许多涉及影片观点的场景都是专门拍摄的片段。X先生说的全是军方首脑的机密行动,以及肯尼迪上台以后,所执行的政策对首脑人物的影响,军方面临的窘境,以及很多来自上层的抱怨。还有自己被放逐以后,肯尼迪遇刺前后发现的微妙迹象,以及这个案件呈现的军事行动色彩。X先生说出了一些让吉姆目瞪口呆的疑点——基本排除了这是一次普通行刺案件的可能性。
吉姆内心不无矛盾地回到办公室,面对助手的质疑和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斗志再次点燃:他也陈述了和X先生同样的观点:一伙黑帮分子根本不可能改变总统的行车路线,根本不可能事先撤走应该有的守卫人员,根本不可能让大街上随便有开着的窗户,也不可能让围观的人群毫无秩序的随便靠近,更不可能在行车的时候故意减慢总统的车速让敌人有可乘之机……一切的一切透露了这个案件惊天动地的秘密所在,谁最有机会刺杀肯尼迪?谁从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吉姆的助手感到他疯了,因为他居然说出“是一场政变”这样的话,吉姆没有在巨大压力前退缩,他的女儿差点被骗,甚至自己在机场洗手间也险些出事,证人乔·派西在家中死亡,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先后在电视机上被枪杀,这个国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魅影危机”。
关于谎言:
有影评人说,如果导演在70年代拍摄《刺杀肯尼迪》的话,在第一个镜头完成的当天就会横尸街头(有关资料显示从1963年到1983年的20年里,与暗杀肯尼迪总统有关的证人死于非命的多达188人)。
这部影片影像华丽、剪辑鬼斧神工,被誉为不可复制——甚至是“继《筋疲力尽》后最佳蒙太奇实验”。有人说《刺杀肯尼迪》的陈述至少有50%以上感觉是真实可信的。美国官方关于刺杀的谎言,在影片最后的20分钟,被吉姆·加里森在法庭上的推理和控诉一一拆穿,吉姆调查案件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努力,使得这部影片最终超越一般悬疑推理的框架。
其实,并不是吉姆·加里森一味引起对抗政府的挑衅换来所谓的社会关注,正如影片结尾字幕所揭示的,一种对真相和真理追求所可能做出的一切努力,这种一反常态的爱国精神被释放到了真正伟大的高度——与当前政府的敌对——吉姆是真的勇士!这也是完完全全契合美国《独立宣言》精神的核心意义,是美国主旋律的最高境界。
不过,对于肯尼迪遇刺这个历史谜团来说,片中吉姆判断有三个埋伏点的说法应该是个人观点。致命一枪从车队前方栅栏后射出的说法,所有目击证人差不多死绝(或者只能等2038年的解密档案公开)。最触及根本的吉姆认为由林登·约翰逊、CIA、FBI、黑帮联合参与的阴谋论——影片用大量资料描述了总统行车路线的改变、杀手严密的组织、替罪羊的安排、总统尸体的解剖迷团、相关媒体报道以及最终谁受益的问题来说明这是一次“政变”……几乎每个理由都足以产生杀机,而影片陈述的复合论调把所有人都送上了无形的被告席。个人感觉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假如要相信片中推论的暗杀总统属于X先生引导吉姆陈述的那种军方策划的军事机密行动,显然应该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但是,如片中所说军方各个巨头几番坐下来商讨,有那么多部门参与,而且还有许多社会三教九流的人员执行,似乎同样有点不合情理!但这仅仅是清理影片阴谋论说法的不完善之处,现在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所谓的沃伦报告不能反映事件的真相。
电影传递的肯尼迪上台渴望结束冷战的看法见仁见智,但在美苏争霸和中国对外公开支持亚非拉共产主义国家的冷战背景下,肯尼迪打着和平战略旗号,趁着中苏关系发生变化,与苏联赫鲁晓夫缓和,化解古巴导弹危机这些大事基本属实。同时,在中国支持北越胡志明的背景下(这是美国积极发动越南战争一个隐秘的背景,我们目前一向比较忽略),肯尼迪政府明确表示,是中国导致着亚洲的不稳定,所以美国在与苏联赫鲁晓夫关系缓和后,企图联合苏联遏制中国。越战前后长达20年,说肯尼迪会提前结束越战基本属于猜想,可信度并不高。比较公认的事实是,恰恰肯尼迪上台不久,正是他于1961年5月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挺进越南支持吴庭艳对抗胡志明,这是美军正式参加越南战争的明确信号。
当然之前艾森豪威尔当政的时候,美国已经全面扶持吴庭艳的南越,当地的军事危机早已经爆发。肯尼迪在刚刚上台后的1961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称:“在亚洲,中国共产主义的无情压力在威胁着从印度和越南边界到老挝丛林整个地区的安全,同时,美国还倾向于认为将越南的武装斗争同中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是幕后的策划者,中国在越南对美国的威胁最大。”当然,说幕后策划是有些故意夸大其词,但新中国之后,由于胡志明徒步到中国的请求,确实派出了军事顾问团队,这就是陈赓、韦国清等人组成的援助越南人民的力量,并提供了许多装备和火炮武器,因此获得奠边府大捷,对西方世界震动很大。所以,直接促使了艾森豪威尔对南越方面的军事援助,同时也令当时越南分为了南北两部。同时,古巴导演危机的化解背后,中国对苏联的妥协退让持批评态度;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都使肯尼迪对中国继续怀有不友好的态度,直到下令正式出兵,所以,认为肯尼迪有在越南结束战争撤军的说法基本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空想”。正因为肯尼迪对中国是这种态度,才会有后来尼克松的访华促使中美从对立走向友好具有撼动世界的影响力。尽管尼克松在美国国内和越南战场方面是处理的一塌糊涂,但对中美关系和解这一历史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恰恰1995年,奥利弗·斯通请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绎了一部《尼克松》反思这一段历史,但他先入为主,把尼克松对中国的处理作为一种“危机公关”式的滑头,可能有一些根据,但毕竟没有客观对待尼克松,这和《刺杀肯尼迪》的情感立场是完全不同的。
奥利弗·斯通电影饱满的情感和主观有时候正是一种魅力所在,从《野战排》以来就是如此,在《刺杀肯尼迪》中更是一种支撑剧情和塑造人物的力量。“这样的国家安全,如果它闻起来如此,看起来如此和感觉到如此,你们就可以叫它法西斯主义。”“背信弃义永远不会成功,因为它一旦成功,就没有人再敢叫它背信弃义。”1991年的凯文·科斯特纳,头上顶着《与狼共舞》的巨大光环,在这部影片里,他贡献了一辈子最为精彩的表演,他饰演的吉姆·加里森深入人心,整体上他诠释的人物都偏冷静和低调,他没有过分夸张和情绪太饱满的形象,不论《铁面无私》《与狼共舞》还是《侠盗王子罗宾汉》《保镖》。最后那10分钟的讲演可以说是影史上不朽的精彩段落,声情并茂,感情的把握十分节制到位。观众可以欣赏到他略带哽咽的动情,但分寸感很难得。相比国内的经典配音,只是尽量表现的正气凛然和崇高无畏,虽然翻译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感情的释放似乎就略显逊色了。最后那一句“不要忘记死去的国王”,多少年后还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
凯文·科斯特纳在自导自演大获成功,甚至击败马丁·西科塞斯《好家伙》的《与狼共舞》中表现的是一种耀眼才华,可在《刺杀肯尼迪》中的吉姆·加里森,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他纠缠在各种情绪鲜明的矛盾中间,但他虽然有过烦躁和情绪化,但整体上这个人物是深沉内敛的——因为他是一个冷静的调查案情的角色,让人们记忆深刻。尽管可以说他在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的《铁面无私》里就有过类似的执法者塑造,但那部影片毕竟没有上升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此尖锐的地步。政治、道德和真理在这样极端的情形下,没有任何电影像《刺杀肯尼迪》这么强烈,还清晰的表达出一种美学力量。尽管凯文·科斯特纳在《未来水世界》造成的票房灾难以后,除了个别小成本外,他再没有好电影。但是,不妨碍他成为影史上绕不开的名字,《与狼共舞》和《刺杀肯尼迪》已经是坐标。
除了凯文·科斯特纳,还有汤米·李·琼斯、加里·奥德曼、西西·斯派塞克、杰克·莱蒙、乔·派西、凯文·贝肯、唐纳德·萨瑟兰等一长串响当当的名字,据说有些演员纯粹是慕名而来,完全是友情客串,因为就凭借那么一些预算,不可能再请到这么多优秀的演员。以后也再没有一部影片能集中这么多演技派高手同台飙戏,这是一个不可能再有的阵容。
这部电影提供的情绪渲染,完美影像,加上表演、剪辑、观点三者合一,使综合价值达到一种空前的高度,影片把一个推理悬疑故事升华到极端——通过反政府言论来确立一种爱国精神,再超过爱国而表达对真理的热爱!这才是《刺杀肯尼迪》真正伟大的地方!所谓美国精神已经被超越,这就是美学创造!
电影里的吉姆·加里森够资格做一尊永远的偶像。重要的不是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而是为揭示真相和实现信念做出了什么行动。或者说,我们还有没有说真话的勇气——“这样的国家,一定不是我出生的那个国家,也一定不是我想与之终身厮守的那个国家。”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