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控方证人》

发布时间:2020-07-27

 

 

电影简介:

 

伦敦著名刑案辩护律师韦菲爵士(查尔斯•劳顿 Charles Laughton 饰)接受了心脏病治疗,但是身体依旧虚弱,第一天回家休养,护士一直严厉监督他服药,并杜绝烟酒。管家为了便于上楼,还专门为他修了电梯。但是,种种关心照顾,对于这位桀骜不驯、牙尖嘴利的大律师根本不起作用,反倒是一纸诉状令他倍感兴奋。律师梅休和当事人沃尔(泰隆•鲍华 Tyrone Power饰)登门拜访,请他出山打官司。原来,沃尔结识了富婆,两人相见甚欢,虽然仆人对他发明的打蛋器充满鄙夷,但是富婆却对他充满爱意,甚至为他修改了遗嘱,把8万英镑留给了他。然而,富婆却惨遭毒手。于是,沃尔成为警方的头号嫌疑犯。他的唯一证人是妻子克里斯汀(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饰),然而后者登门时的冷漠与淡定,令韦菲爵士怀疑这其中另有隐情。在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环环相扣、不可告人的秘密……
  

本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

 

优秀影评:

推荐一

来源豆瓣网:作者豌豆  评论电影《控方证人

劳顿的胖,黛德丽的大腿

 

马克吐温在他自己某本小说序言中说了类似以下的话,不许任何人在我的这本小说中寻找意义、揣摩本人的思想境界、把它挖得伤筋动骨。作者跳出自己的作品,跑出来通知读者怎么看才正确的,还有一个美国人比利怀特。他的这出《控方证人》的前前后后都缀满了自己的话,他在海报上写,你会和人讨论这部片子,但请不要告诉他结尾。而在影片结束后,又有一个男声插入,说出同样的话。这种神秘甚至被比利怀特带到摄制组,他一直等到电影快拍完才让演员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可是这种精彩阿加莎的原著小说也可以带给我们,电影又注入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事件由一只雪茄引起。跟希区柯克一样胖的英国老牌演员劳顿演一个刚从心脏病的打击中康复的老律师。为了演这个心脏病患者,劳顿曾在自己家的游泳池试演了一下,而他的假装心脏病发作也的确引起了妻子的恐慌——非常巧合,正是《控方证人》中护士Plimsoll小姐的扮演者。劳顿律师有一个职业动作,捏着一个眼镜片借着太阳光扫视他人的脸部神情,而这一招实际据说是跟他自己的律师学的。劳顿律师体积庞大,当他在护士的敦促下上楼的时候出现一个滑稽场面——这里设计了一个当着众人的面升降的椅子电梯,它就这样载着劳顿摇摇晃晃往上挪过去。

此后影片重心除了讲述前情外就全是劳顿的舞台,直到黛德丽出现。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展示一下玛琳黛德丽的哪怕一只大腿,即动用了145个临时演员和38个特技演员。这是片中不甚重要的一幕,它只承担着让黛德丽和男主角邂逅的连接作用,但是,“照亮黛德丽的大腿!”给了它存在的全部理由。在饰演戏弄劳顿的女骗子时,黛德丽被小小装扮了一下,最后也果然出来一个足以蒙骗观众的怪异造型。据不可靠消息,比利怀特称这个扮相看起来更像女版的乔治·C·斯科特。说它不可靠,因为好歹斯科特也是演过巴顿将军的。

黛德丽对自己的表演非常有自信,还为奥斯卡提名准备了一个舞蹈。没想到失败。劳顿和他妻子获得了提名。

饰演黛德丽丈夫,也就是原版小说中主要人物伦纳德的是泰隆·鲍华,这个家伙本来是很幸运的,被妻子救得一条命,不过由于劈腿被发现,最终死于黛德丽之手。而泰隆·鲍华这个演员在生活中也同样不幸,他在拍下一个长片时由于心脏病不幸挂掉了,《控方证人》就是他的遗作了。

除了泰隆·鲍华,《控方证人》同样是饰演女管家的英国演员Una O'Connor的荧幕完结作,她饰演这个角色已经是第二回,而第一回是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口音,在和法官交谈的时候这个小老太太的喜剧天赋已经展露无疑。而带有比利怀特气质的法官则把这种喜剧感保留到最后,他的台词让人难以忘怀:Una O'Connor抱怨自己的听力申请老批不下来,这法官说,算了吧,夫人,想想当今人们无聊的言论,您啥也没错过。原汁品尝如下:

 

Six months ago i applied for my hearing aid,and i'm still waiting for it.

 

My dear Miss Mckenzie,considering the rubbish that is being talked nowadays,you are missing very little.

和以上情景手法相同的还有劳顿坐听审判程序一幕,护士跟他说每隔半个小时要吃一次药,而最开始他摆了一二十颗药在桌上玩,等到镜头摇回审判室时,他的药只剩一半了。除了这样的讽刺技巧,还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花招贯穿其中,比如当泰隆·鲍华在电影院偶遇贵妇人的一节,他跟后者说片子演的是Jesse James的事,而他自己,就是1939年版的Jesse James。

和劳顿一样胖的希区柯克明显嫉妒此片观众对它的欣赏,他称这部片子好得就像是他拍的。但是,注入了演员的精巧表演和穿插全片的种种玩笑,《控方证人》明显是属于比利怀特的黑色炸弹。

 

 

推荐二

 

来源豆瓣网:作者rebecca 评论电影《控方证人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作为一个学法律的人,我是完全从法律角度而非电影拍摄技巧来分析这个故事的。

 

我想这部电影是学习英美法的很好的一个方式,从一个刑法案例来看美国刑事审判中的对抗式庭审和相应的严谨的证据规则,更可以看到制度背后的法律思维。
 
 

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很少能够真正做到控辩双方的平等,这根源于人们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个人一旦被公安机关抓起来了,那就肯定是罪犯了,控方代表了国家,就是惩罚罪犯的。以此逻辑为出发点,嫌疑人并未被给予平等对待,而辩方律师则被视为让罪犯逍遥法外的人,人人得而诛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旁听过刑事审判的人应该可以发现,整个过程无非是控方宣读公诉书,辩方没说两句就结束了,而对于证据方面,无论是物证还是人证,都是在进入法院之前,在公安局和检察院已经做好了的。

反观美国的刑事诉讼,我们会觉得很多制度设计都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比如强制陪审团制度,刑事诉讼中必须有陪审团,法官只负责就法律问题为陪审团成员提供意见,最终的认定以陪审团的认定结果为准。而这些陪审团成员并不是专业人士,我们会很疑惑,这不是瞎胡闹么,法律这么复杂一事怎么能这么轻率的解决呢!轻率么?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有特色的证据规则,对抗式庭审最有魅力的环节就是对证人的交叉询问,因为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当事人知道,其他人知道的都只能是法律事实,只能是无限接近于事实。这种情况下,对证人的交叉询问并不能保证其结论一定和事实相符,也就是说并不能确保通过这个环节查明真相,但除了极少数撒谎不眨眼且思维极为缜密的人,绝大部分人在撒谎时是可以被发现的,一个好的律师可以从对证人的询问中找出逻辑错误并一举推翻该证人的证词,这会对诉讼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有了这些背景性的知识做铺垫,我们可以开始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了。男主是事实上确实有罪的,然而他很charming,很有迷惑性,是陪审团成员都会喜欢的人。女主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从反面让他的不在场证据成立,从而被判无罪。那个想吃嫩草的老太太死了,却无人对此负法律责任,这已经是一个不公平了,已经是男主钻法律空子了。不得不说男主心太狠,其无罪判决生效后,即使有不利于他的证据出现,他也不会因此再被公诉(辛普森杀妻案即为如此)。女主已经有伪证罪的嫌疑了,但她却再也无法在法庭上说出男主就是凶手的事实,因为一旦她说了,则会坐实故意杀人罪,罪加一等。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英美法的制度设计已近完美,但仍会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人们过度重视法律正义,难免会让本应伏法的人逃脱法律制裁。这个时候反过来看我们的制度,似乎也没那么差,因为我们的制度好就好在:即使公安机关抓错了人,也总有是会有人被判刑的,总是要对受害人有个说法。尤其是在本案这种只有男主一个嫌疑人的情况下,不招?哼哼,玩死你,看你招不招。

我想分析到这一步,就能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法治进程如此缓慢,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思想和英美法的思想差异太大了。找任何一个路人来看这个电影,恐怕都不能认同英美法的这种思想,法律本身应当是公平正义的,本片里怎么反而助纣为虐了呢。。。

我不去探讨那种制度更好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这部拍摄于1957年的电影即使放在今天的美国,其中蕴含的法律思想仍然毫不落伍,这也许就是美国法律对抗式庭审的迷人之处。我很悲观的认为,即使在电影拍摄整整100后,中国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法律规定。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男主被判无罪是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精神,女主那样的行为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毕竟替天行道是有其绝对合理性的。

所以我说,这个电影在做到情节曲折的同时,其蕴含的法律思想的深度和反映社会问题的力度可见一斑。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去登录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控方证人》

发布时间:2020-07-27

 

 

电影简介:

 

伦敦著名刑案辩护律师韦菲爵士(查尔斯•劳顿 Charles Laughton 饰)接受了心脏病治疗,但是身体依旧虚弱,第一天回家休养,护士一直严厉监督他服药,并杜绝烟酒。管家为了便于上楼,还专门为他修了电梯。但是,种种关心照顾,对于这位桀骜不驯、牙尖嘴利的大律师根本不起作用,反倒是一纸诉状令他倍感兴奋。律师梅休和当事人沃尔(泰隆•鲍华 Tyrone Power饰)登门拜访,请他出山打官司。原来,沃尔结识了富婆,两人相见甚欢,虽然仆人对他发明的打蛋器充满鄙夷,但是富婆却对他充满爱意,甚至为他修改了遗嘱,把8万英镑留给了他。然而,富婆却惨遭毒手。于是,沃尔成为警方的头号嫌疑犯。他的唯一证人是妻子克里斯汀(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饰),然而后者登门时的冷漠与淡定,令韦菲爵士怀疑这其中另有隐情。在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环环相扣、不可告人的秘密……
  

本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

 

优秀影评:

推荐一

来源豆瓣网:作者豌豆  评论电影《控方证人

劳顿的胖,黛德丽的大腿

 

马克吐温在他自己某本小说序言中说了类似以下的话,不许任何人在我的这本小说中寻找意义、揣摩本人的思想境界、把它挖得伤筋动骨。作者跳出自己的作品,跑出来通知读者怎么看才正确的,还有一个美国人比利怀特。他的这出《控方证人》的前前后后都缀满了自己的话,他在海报上写,你会和人讨论这部片子,但请不要告诉他结尾。而在影片结束后,又有一个男声插入,说出同样的话。这种神秘甚至被比利怀特带到摄制组,他一直等到电影快拍完才让演员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可是这种精彩阿加莎的原著小说也可以带给我们,电影又注入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事件由一只雪茄引起。跟希区柯克一样胖的英国老牌演员劳顿演一个刚从心脏病的打击中康复的老律师。为了演这个心脏病患者,劳顿曾在自己家的游泳池试演了一下,而他的假装心脏病发作也的确引起了妻子的恐慌——非常巧合,正是《控方证人》中护士Plimsoll小姐的扮演者。劳顿律师有一个职业动作,捏着一个眼镜片借着太阳光扫视他人的脸部神情,而这一招实际据说是跟他自己的律师学的。劳顿律师体积庞大,当他在护士的敦促下上楼的时候出现一个滑稽场面——这里设计了一个当着众人的面升降的椅子电梯,它就这样载着劳顿摇摇晃晃往上挪过去。

此后影片重心除了讲述前情外就全是劳顿的舞台,直到黛德丽出现。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展示一下玛琳黛德丽的哪怕一只大腿,即动用了145个临时演员和38个特技演员。这是片中不甚重要的一幕,它只承担着让黛德丽和男主角邂逅的连接作用,但是,“照亮黛德丽的大腿!”给了它存在的全部理由。在饰演戏弄劳顿的女骗子时,黛德丽被小小装扮了一下,最后也果然出来一个足以蒙骗观众的怪异造型。据不可靠消息,比利怀特称这个扮相看起来更像女版的乔治·C·斯科特。说它不可靠,因为好歹斯科特也是演过巴顿将军的。

黛德丽对自己的表演非常有自信,还为奥斯卡提名准备了一个舞蹈。没想到失败。劳顿和他妻子获得了提名。

饰演黛德丽丈夫,也就是原版小说中主要人物伦纳德的是泰隆·鲍华,这个家伙本来是很幸运的,被妻子救得一条命,不过由于劈腿被发现,最终死于黛德丽之手。而泰隆·鲍华这个演员在生活中也同样不幸,他在拍下一个长片时由于心脏病不幸挂掉了,《控方证人》就是他的遗作了。

除了泰隆·鲍华,《控方证人》同样是饰演女管家的英国演员Una O'Connor的荧幕完结作,她饰演这个角色已经是第二回,而第一回是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口音,在和法官交谈的时候这个小老太太的喜剧天赋已经展露无疑。而带有比利怀特气质的法官则把这种喜剧感保留到最后,他的台词让人难以忘怀:Una O'Connor抱怨自己的听力申请老批不下来,这法官说,算了吧,夫人,想想当今人们无聊的言论,您啥也没错过。原汁品尝如下:

 

Six months ago i applied for my hearing aid,and i'm still waiting for it.

 

My dear Miss Mckenzie,considering the rubbish that is being talked nowadays,you are missing very little.

和以上情景手法相同的还有劳顿坐听审判程序一幕,护士跟他说每隔半个小时要吃一次药,而最开始他摆了一二十颗药在桌上玩,等到镜头摇回审判室时,他的药只剩一半了。除了这样的讽刺技巧,还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花招贯穿其中,比如当泰隆·鲍华在电影院偶遇贵妇人的一节,他跟后者说片子演的是Jesse James的事,而他自己,就是1939年版的Jesse James。

和劳顿一样胖的希区柯克明显嫉妒此片观众对它的欣赏,他称这部片子好得就像是他拍的。但是,注入了演员的精巧表演和穿插全片的种种玩笑,《控方证人》明显是属于比利怀特的黑色炸弹。

 

 

推荐二

 

来源豆瓣网:作者rebecca 评论电影《控方证人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作为一个学法律的人,我是完全从法律角度而非电影拍摄技巧来分析这个故事的。

 

我想这部电影是学习英美法的很好的一个方式,从一个刑法案例来看美国刑事审判中的对抗式庭审和相应的严谨的证据规则,更可以看到制度背后的法律思维。
 
 

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很少能够真正做到控辩双方的平等,这根源于人们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个人一旦被公安机关抓起来了,那就肯定是罪犯了,控方代表了国家,就是惩罚罪犯的。以此逻辑为出发点,嫌疑人并未被给予平等对待,而辩方律师则被视为让罪犯逍遥法外的人,人人得而诛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旁听过刑事审判的人应该可以发现,整个过程无非是控方宣读公诉书,辩方没说两句就结束了,而对于证据方面,无论是物证还是人证,都是在进入法院之前,在公安局和检察院已经做好了的。

反观美国的刑事诉讼,我们会觉得很多制度设计都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比如强制陪审团制度,刑事诉讼中必须有陪审团,法官只负责就法律问题为陪审团成员提供意见,最终的认定以陪审团的认定结果为准。而这些陪审团成员并不是专业人士,我们会很疑惑,这不是瞎胡闹么,法律这么复杂一事怎么能这么轻率的解决呢!轻率么?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有特色的证据规则,对抗式庭审最有魅力的环节就是对证人的交叉询问,因为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当事人知道,其他人知道的都只能是法律事实,只能是无限接近于事实。这种情况下,对证人的交叉询问并不能保证其结论一定和事实相符,也就是说并不能确保通过这个环节查明真相,但除了极少数撒谎不眨眼且思维极为缜密的人,绝大部分人在撒谎时是可以被发现的,一个好的律师可以从对证人的询问中找出逻辑错误并一举推翻该证人的证词,这会对诉讼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有了这些背景性的知识做铺垫,我们可以开始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了。男主是事实上确实有罪的,然而他很charming,很有迷惑性,是陪审团成员都会喜欢的人。女主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从反面让他的不在场证据成立,从而被判无罪。那个想吃嫩草的老太太死了,却无人对此负法律责任,这已经是一个不公平了,已经是男主钻法律空子了。不得不说男主心太狠,其无罪判决生效后,即使有不利于他的证据出现,他也不会因此再被公诉(辛普森杀妻案即为如此)。女主已经有伪证罪的嫌疑了,但她却再也无法在法庭上说出男主就是凶手的事实,因为一旦她说了,则会坐实故意杀人罪,罪加一等。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英美法的制度设计已近完美,但仍会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人们过度重视法律正义,难免会让本应伏法的人逃脱法律制裁。这个时候反过来看我们的制度,似乎也没那么差,因为我们的制度好就好在:即使公安机关抓错了人,也总有是会有人被判刑的,总是要对受害人有个说法。尤其是在本案这种只有男主一个嫌疑人的情况下,不招?哼哼,玩死你,看你招不招。

我想分析到这一步,就能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法治进程如此缓慢,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思想和英美法的思想差异太大了。找任何一个路人来看这个电影,恐怕都不能认同英美法的这种思想,法律本身应当是公平正义的,本片里怎么反而助纣为虐了呢。。。

我不去探讨那种制度更好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这部拍摄于1957年的电影即使放在今天的美国,其中蕴含的法律思想仍然毫不落伍,这也许就是美国法律对抗式庭审的迷人之处。我很悲观的认为,即使在电影拍摄整整100后,中国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法律规定。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男主被判无罪是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精神,女主那样的行为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毕竟替天行道是有其绝对合理性的。

所以我说,这个电影在做到情节曲折的同时,其蕴含的法律思想的深度和反映社会问题的力度可见一斑。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