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犯罪过失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01 15:35:52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那么,有关犯罪过失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解答:

犯罪过失的种类包括: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概念: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特点:(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有预见的义务。这种预见义务来自法律、规章、社会生活准则等。

(2)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危害结果发生。疏忽大意,指按照行为人行为时的认识能力和客观条件,本应当预见,由于极端马虎草率、缺乏责任心而未能预见,以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概念: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特点:(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预见,包括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

(2)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指一方面行为人希望和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另一方面行为人没有确实可靠的客观根据而轻率相信可以避免。

特征:

(1)没有犯罪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希望的也不放任,是排斥、反对的态度。

(2)没有保持必要的小心谨慎态度。表现为两种情形:

①没有履行法律、规章、社会生活准则所要求的注意义务,极端马虎草率、疏忽大意,以致对应当预见且能够预见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

②极端轻率、过于自信,以致对已经预见的危害结果,应当积极避免并且能够避免的情况下,竟然没有能够避免。

(1)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2)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3)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庭立方刑事律师平台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刑事法律问题,欢迎您进行刑事律师咨询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