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掩饰隐瞒犯罪构成中主观明知如何认定

发布时间:2023-03-27 10:05:45

掩饰、隐瞒犯罪事实是帮助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一种行为。那么,这种行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被定为主观明知呢?

【律师解答】

根据2009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这里的“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比如,根据相关法律认定,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是被盗抢的机动车,标准有两条:
(1)没有合法有效的来历凭证;(2)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有明显更改痕迹,没有合法证明的。
换言之,如果行为人具有上述两条行为,但是却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和正当理由的时候,则会认定为“明知”犯罪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