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审,是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而法庭辩论又是庭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精准检测、探测、预测法庭辩论之陷阱、盲区更是彰显人、辩护人功力、功底、功夫的集中体现。
概言之,法庭辩论技能是公诉人、的必修课,更是说服法官的核心“辩器”,而精准绕过法庭辩论的“雷区与陷阱”乃公诉人、辩护律师毕生要研习的精深学问。那么法庭辩论有哪些盲区、错误与禁忌?如何精准检测这些陷阱?又有哪些方法和技艺精准突破这些雷区?
结合自己在刑事辩护中的实战经验,提炼、总结出“庭审辩护”10大黄金干货——3大盲区、3大错误、4大禁忌做精细化、全方位剖析。
一、法庭辩论盲区
1、角色错位盲区
例如,某些公诉人、辩护人在质证阶段会为证据“点赞”,说“这份证据恰恰证明了……”所谓质证,是指对该份证据有无的否定性意见——证据合不合格——静态的论证分析;利用该证据证明某项事实,属于对证据的运用——怎么用——动态的运用,应该在法庭辩论阶段发表。这也就不奇怪法官会打断并提醒公诉人、辩护人——你听清了,现在问你的是有没有“异议”,此乃角色定位的盲区错误之一。
2、第二轮辩护论盲区
有的公诉人、辩护人认为只需要一轮辩护论即可,或者喜欢将自认为重要的辩论意见反复说多遍,或者在第二轮辩论再重复一遍,从而引起法官的重视。法官一般会制止重复表达,原因在于:真理不需要重复一万遍,你只说一遍,它也是真理。除非你表达的是谬误——庭审效率的兼顾与精准表达很重要。
有针对性的对第一轮浮现出的争议焦点进行细节化、体系化、结构化的剖析与反驳更重要。公诉人、辩护人无法对更加具体的、更高一层级的第二轮辩论发表针对性的回击观点与论证剖析,似乎都是在浪费时间和表演。
3、争议焦点盲区
庭审一分一秒都珍贵,公诉人、辩护人不要脱离争议焦点进行辩论,紧紧围绕主线。实践中,公诉人、辩护律师往往自恋其中,迷之自信,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和主线往下推进,而且慷慨激昂,殊不知已经在浑然不觉中偏离了法庭调查的核心争议焦点——法官、公诉人、辩护人总结的争议焦点没有交织——两张皮,岂不荒唐与悲矣。
法庭辩论虽然是辩论,但不是大学校园里的花式辩论赛,一定要紧紧抓住主攻方向,不要偏离主题,要抓住案件的核心雷区和薄弱点——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进行辩论。对于与定罪量刑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没有必要进行辩论。
换言之,尽管很多刑事案件比较复杂、案卷浩如烟海,但公诉人、辩护人只要有争议焦点思维,彻夜不眠、直击靶心,翻阅卷宗、细致打捞“卷海”中的“灵魂证据体系”,就会发现,真正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未必有多少。
概言之,刑事辩论如下象棋,捉住老将就获胜了,至于剩下多少棋子,没有意义。
进一步,公诉人、辩护人开庭前及庭审时要有精准提炼争议焦点的技艺,提炼出的争议焦点一定是与法官认为的争议焦点相吻合的,诚可谓:不谋而合才是辩论的真功夫。
二、法庭辩论错误
4、与法官辩论
在我国的庭审实践中,法官不是法庭辩论的一方,法官是法庭辩论的主持者。这是公诉人、律师们应该清晰明白的法官角色与职能。实践证明,与法官进行辩论虽然可能会获得些许所谓的尊严,但往往是以牺牲己方的利益为代价的。
有些时候,由于律师的强悍往往造成对被告人量刑过重。有些时候,被告人、被告人家属解除对强悍的律师的委托也是权衡利弊、认真考量过的。当然,不排除例外,对于重大冤、假、错案,如果主持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辩护人则必须据理力争、坚持到底、强硬辩护也不失为一种上上策。
5、急于展开论述
回归到话题,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律师的核心表达是什么?在这个阶段,公诉人、辩护人的核心任务是让法官听清楚你想表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而不必着急于论述你提出的问题(观点)。
很多时候,公诉人、辩护人连问题都没有提炼精准、问题都没有聚焦、病根都没有把脉好,却开始夸夸其谈,照着稿子念了10分钟。该犹如长跑比赛,还没有吹哨他已经先拔腿就跑出去了300米,岂不要重新再跑回来重跑一次。换言之,问题未提出,却急于论述——出师未捷身先死。有时,在法庭上学会让子弹飞一会也是公诉人、辩护人的执业素养的集中体现。
大部分刑事案件,经过冗长的开庭程序,多数时候,其实法官已经“倦怠”了。而且几乎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当庭宣判。所以,法庭辩论,重中之重,是让法官听明白公诉人、辩护人提出的问题,并从内心上,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如果法官拿出提出的问题,并初步认可提出的问题,这样,公诉人、辩护人的论证才更有力量、更容易被接受、让法官眼睛发亮——有效辩护、影响裁判。
6、忽视法官的提问
按照审判心理学原理,法官是裁判者,法庭辩论的目的是要说服法官采纳自己的有效辩论意见。由于在我们的庭审制度中,法官在法庭上具有主动调查的职权,他们会主动就一些自认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争议性大或者没有查清的、需要加强自由心证的事实与证据进行补充发问,这些发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官的关注点,从这些关注点中,结合案件的争议点甚至可以判断出法官可能的倾向性意见。
因此,公诉人、辩护人在庭审时,应如雷达一般时刻留意法官的每一个提问。就犹如司机开车,我们倒车时车载雷达都亮红灯、滴滴滴滴的响个不停了,你还不踩刹车,则必然会剐蹭或者撞车。
概言之,精准记录并快速、高效分析法官的庭审发问——逆向推理、捕捉出法官的审判思路,也是公诉人、辩护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之一。
刑事律师咨询" width="500" height="295" />
三、庭审辩论禁忌
7、念公诉意见书、辩护词——催眠式辩论
在法庭上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法庭辩论环节,有时公诉人辩护人只是照本宣科地宣读一遍事先打印好的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此,法庭辩论阶段仅仅宣读书面的公诉意见书、辩护词,达不到应有的辩护效果,甚至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辩论。
首先,单纯地宣读公诉意见书、辩护词,难以吸引法官。
观察庭审表现,发现在公诉人、辩护人低头宣读公诉意见书、辩护词时,多数法官心不在焉,当如此宣读超过半个小时后,有的法官甚至会瞌睡连连。法庭辩论的目标在于说服法官,宣读书面文件这种催眠法官的辩论方式,要尽量避免。
其次,单纯地宣读书面文件,难以实现法庭辩论的功能。
按照现行的庭审程序,案件证据的举证质证、案件事实的调查应当在法庭调查阶段完成,法庭辩论阶段的功能主要是对已经调查清楚的事实进行总结归纳并在其基础上对行为的性质与法律适用提出意见。
不根据法庭调查情况提出辩护论意见,而单纯地宣读庭前准备好的书面辩论意见,法庭辩论将无法起到总结分析法庭调查情况的作用,法庭辩论与法庭调查完全两张皮,法庭辩论沦落为只是完成规定动作的一个程式而已。因此,新时代辩论在庭审辩论是忌照稿念辩护词。
8、长篇大论——老太太的裹脚布
或者多跟经验丰富的法官在案件之外请教一下:为什么经常会出现法官打断律师发言的情形?法官的回答也许会如下三点:答非所问;反复重申已经阐述过的观点;说了五句话以上,还没进主题。
换言之,刑事庭审辩论的一切表达,都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要素:第一,焦点(问题是什么);第二,效率(短时间传递);第三,清晰(有效传递)。简言之,就是一切技术,都是为了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把你想表达的问题,清楚的传递给受众(法官)。
对于此,辨认论人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如下思维方式——锻造、雕刻自我:如果给你十分钟,你就要想清楚,这十分钟你想、你该怎么表达;如果给你五分钟,同样的问题,你就要想清楚,这五分钟,你想、你该怎么表达。
所以,针对同一个问题,花不同的时间,就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主次”的问题。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肯定要最优先、最简洁、最有效的表达。切忌长篇大论,宛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法官不打断你发言那说明法官能忍,换位思考,何来有效辩论?
9、全面出击——辩论不需要拆掉整面墙
庭审辩论,不仅要结合庭审前精准提炼出的有利证据和不利证据在法庭上做比对分析、研判、论证,因不利证据正是公诉人的论证素材,更要全面、准确、精炼。
进一步,辩论的人要敏锐察觉到“核心证据和关键证据”,卷宗中到底有哪些“关键性”证据毒瘤,要集中火力猛轰、思考、反复推敲,因为有时拆掉一块砖或几块砖就会大获全胜,辩护论人并不需要拆掉整面墙——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有时反而淹没、稀释掉了“关键软肋”。当然,刑事辩论往往“一击致命”的很少,但是“核心组合拳”却是真正的“技术体现”,诚然,这需要敏锐嗅觉与强大周密的推理论证能力。
总之,司法实践中,95%的犯罪案件并不需要全面出击——不需要拆掉整面墙。只要提炼出争议问题,围绕争议问题设置关键词,精准火力论证(凡是与该关键词不相关的事实将被法庭忽略,凡是不能被法庭快速检索到的论述,都有被忽略的风险)。因此,法庭论述必须以“争议问题”为核心,这是提升法庭说服力的前提——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面出击。
10、煽情过猛——精准区分“情理表达与情绪化表达”之界限
法庭是说理之地,应以理性言说为主。不能混淆“情理表达”与“情绪化表达”,二者不是同一概念。“情理表达”中的“情理”,是指“常情”,即普通国民的正常情感。本质上,“情理表达”仍然是理性的言说。
过多的情绪化表达会使法官感到反感,感到作秀成分太多,从而打断辩论者的“表演”。因此,要精准裁量、研究个案,证据、事实、法律、情理的比例要布局调和好,做到有血有肉、有骨架有灵魂。
刑事辩论8字心旨:理解、良心、专业、坦诚。此8字顺序不可颠倒,不可错乱。
理解是相互的,是双方的;良心是单的,但是是首要的,没有良心,就如黑心医生,医术越高明,危害越大;专业是单方面的,专业是我们全力以赴的良药;坦诚也是双方的,只有双方信息对称,信息坦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说服第三方,才能精准打击,精准辩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想让司法公正,让有罪的人受到应有的处罚,让无罪的人免受司法追究,最精彩的永远是下一个案件的战斗。
人生路上,有些是可以被改变的,有些是始终不变的。可以改变的,比如方法;始终不变的,比如方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