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定,立案追诉以后,最高可判七年。
【法律分析】
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合或者他人住所、工作场所等地方寻衅滋事,引发纠纷并造成不良影响。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公共秩序,也违反了社会公德。因此,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寻衅滋事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打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寻衅滋事行为被视为犯罪行为,如果构成犯罪的话,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具体的判罚标准则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和法律规定进行评定。例如,如果只是言语上的纠纷而不涉及实质性伤害,那么可能会被处以轻微刑罚,如行政拘留或者警告;如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伤害后果或者公共安全严重受到威胁,那么可能会面临更为严格的判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寻衅滋事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德,也对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这种行为的打击和治理,同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以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