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位以待
0 篇
转载自:尚权刑辩 内容提要: 包括法律职业伦理在内的所有类型的职业伦理,都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它是一种“职业伦理”,而不是日常道德?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注意职业伦理这种道德评价出现的场合,是一种“规则允许但道德不允许”的情形;并且,这种情形必然涉及到“规则的实践”的理解,这是一种以主要社
2021-07-26 16:28:02 51966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摘 要: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量刑从宽协商机制的司法供给不足、量刑建议协商的效率诉求攀升、量刑建议的正当性与精准化要求等问题交互叠加,亟待从理论本源上疏解供需矛盾,人工智能辅助预测量刑也应运而生。认罪认罚案件具备智能办案的规模化、类型化优势条件,与“预测”量刑的本质特征、量刑规范
2021-07-26 16:23:30 4077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内容提要:证明责任是诉讼法上一种极为重要的制度机制,但其相关概念并未成为实践的良好指引,学界对此也聚讼纷纭。概念的混乱和不当,在根本上是因为对证明责任的规范特质缺乏妥当的理解。证明责任的规范特质应当包括责任针对事项、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产生的诉讼时点和责任产生的条件五个方面的
2021-07-26 16:17:59 3627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刑罚的轻重是刑法上犯罪竞合时罪名选择和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的主要依据,也是刑事诉讼法中进行上诉不加刑判断的具体标准。不过,由于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刑罚种类众多,且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幅度、档次不一,同时还存在法定刑、宣告刑和执行刑等不同刑罚概念,因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刑罚轻重比较问题往
2021-07-26 16:13:22 7425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取证方式改良,能将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释内容最大化发挥作用,解决人员力量分配与审查时限的矛盾,利于充分理解确实充分的真正含义。 取证改良的前提是进行限缩的,不必担心存在取证规范被架空的危险,同时取证改良也是具有现实必要性的。 对于涉众性案件,需要将采取改良方式调取的证据向行为人进行完
2021-07-26 16:09:04 3285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违法性认识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不能仅仅囿于刑法体系内思考相应的对策。 在司法实践中,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主体,往往是那些信息获取匮乏或者怠于获取信息的群体。如果绝对地以“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影响刑事责任认定”为由忽略前述因素,似乎有损刑法的正义性。民众对刑法作为正义维护法的信任
2021-07-26 16:05:47 3654 0 0
转自:北大法律信息网;来源:《当代法学》2021年第4期; 作者:夏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中文摘要】欠缺对现行刑法的体系性考察,《刑法修正案(十一)》急于回应公众关切而频繁地将同种行为重复犯罪化,即竞合型犯罪化。刑法紧跟时事热点,从公共安全犯罪、社
2021-07-26 16:01:20 5517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摘 要:关于证明责任分类的既有学说,在域外既未成为司法实践的良好规导,也不能适应制度发展的需要,更无法进行正确的通约性比较,而其作为舶来品,在我国所存在的问题则尤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对证明责任分类进行体系性重构。首先,作为最基础的分类,需要确立说服责任与动摇责任这两个对子性的责任
2021-07-26 16:00:14 4788 0 0
转自:北大法律信息网;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作者:吴沈括,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 谢君泽,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 【中文摘要】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
2021-07-26 15:58:46 509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