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位以待
0 篇
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一直持续高发,受骗者年龄也更趋于年轻化。据分析,此类犯罪分子一方面在电话中采取恐吓以及严厉的“审讯”态度,给受害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以保密为由,让受害人不要联系任何亲朋好友,致使受害人没有时间思考骗局的漏洞,无法发现诈骗的“真面目”。 典型案例1 2021年7月12日
2021-11-09 11:55:41 8631 0 0
前言: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社交平台,点击链接、转发点赞等早已成为习惯。但其中亦隐藏着不少犯罪分子设置的圈套,以微信点赞、集赞等作为电信诈骗的方式,最终,导致人们遭受财产损失。 套路: 犯罪分子会冒充商家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姓名、电话
2021-11-09 11:46:00 13941 0 0
近年来,各种诈骗犯罪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权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2021年1至9月办案数据,2021年1至9月,全国检察共决定起诉诈骗罪被告人82105人,同比下降10.9%,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旧排在各种罪名的第三位。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也是社会上最常见的银行类型,职责是
2021-11-09 11:39:38 13086 0 0
近期,国家反诈中心印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总结了常见的诈骗的作案手法和典型案例,今天,云善律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以网络游戏虚假交易形式进行的新型诈骗。 网络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很多游戏玩家沉浸游戏放下警惕给了诈骗分子可趁之机,“收售账号”“装备出售”低
2021-11-09 11:31:53 6336 0 0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
2021-11-06 00:08:41 14457 0 0
未成年人性侵案,不仅对未成年人造成生理上的摧残,更严重的是对未成年人精神的荼毒,造成终生心理阴影,这种伤害绝不止于受害人,还会波及未成年人身边有关联的人,使其家庭成员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其中为痛苦所煎熬。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未成年人有共同家庭生活关系的人员实施奸淫未
2021-11-05 22:02:10 9882 0 0
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存在监管缺失、教养不当、关爱缺乏、保护不力等共性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下调刑事责任年龄不是万能法宝,关键在于设计合理有效的惩戒和保护制度。 与此同时,惩戒不能与保护分割开来,不仅需要拓宽未成年保护的领域,也要健全对未成年人违
2021-11-05 21:28:01 6327 0 0
案情回顾: 2021年5月31日,山西继母虐童案一审在朔州中院开庭宣判:被告人王某蓉因犯虐待罪被判两年有期徒刑,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王某蓉当庭表示上诉。 检方指控,王某蓉在与朵朵(王某蓉继女)共同生活期间,经常以殴打、体罚、指甲掐、扭身体隐私部位等方式虐待朵朵。
2021-11-05 21:21:33 7507 0 0
《认罪认罚案件证明标准的保障与有效辩护》:律师有效参与有利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证明标准的保障 来源:徐权峰律师《认罪认罚案件证明标准的保障与有效辩护》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对于适用认罪认罚的审判程序可以适当简化诉
2021-11-05 14:10:58 7598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