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位以待
0 篇
转载自:尚权刑辩 检察机关主动提出启动公诉程序,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被害人个人的权利了,还考虑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的机关,公诉权的理论基础恰是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被害人的个人权利,同时也侵害了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后者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检察机关从维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性出发,对于
2021-07-30 15:15:19 6714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作者:周洪波(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来源:《法学家》2021年第1期“专论”栏目。 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客观—主观证明责任体系是大陆法系证明责任概念的主流话语理论,其与域外的其他证明责任概念话语理论有较大的区别。该理论虽在中国学界最受推崇,但也多有“迷思”:无论
2021-07-30 15:10:28 5877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作者:刘之雄(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来源:《法学家》2021年第1期“专论”栏目。 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主张盗窃不以秘密性为必要的“公开盗窃论”及其理由,建立在误解犯罪主客观方面的关系、定罪的思维过程、行为方式之于犯罪评价的意义等诸多刑法原理的基础上,体现出一种
2021-07-30 15:06:58 13095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作者: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来源:《法学家》2021年第1期“专论”栏目。 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实质的法益概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向立法者提供刑罚处罚的合法界限,因而具有批判立法的机能:一方面,应当根据实质的法益概念检视已有的犯罪构成要件,废止没有保护法益的犯
2021-07-30 15:05:13 23247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副标题:兼与周洪波教授商榷;来源:《法学家》2021年第2期“争鸣”栏目。 作者:罗维鹏(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情理推断和客观推断不足以区分中外刑事证明模式的差异。所谓的“准客观推断表象化-情理推断后台化”和“情
2021-07-30 15:01:31 16686 0 0
转载自:尚权刑辩 蓝子良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 所谓“不法原因给付”,是指基于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的原因而为之给付。在不法原因给付场合中,若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或者侵占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则有待探讨。以下面三种情形为例: 情形一:A向B支付了一笔佣金,要求B为
2021-07-30 15:01:24 9756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作者:赵春玉(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来源:《法学家》2021年第2期“争鸣”栏目。 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选择要素错误是行为人认识到的事实与实现的事实分属于刑法分则同一条文中的不同选择要素的情形。以单一构成要件为对象建构的错误论难以合理解决选择要素错误的问题。具体符
2021-07-30 14:59:20 10944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作者:林静(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来源:《法学家》。 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引入在西方盛行的刑事合规计划,以应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风险。根据刑事合规在域外的实践,普遍的难题是有效合规计划的证明。比较法视角下,刑事合规
2021-07-30 14:56:55 11349 0 0
转自:法学家杂志;作者:王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来源:《法学家》2021年第3期“视点”栏目。 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非传统国家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随着洗钱的日益发展,其危害性开始发生裂变,从初期依附于上游犯罪的单一属性中脱离出来,逐渐地升级为非传统安全的突出问题,反洗
2021-07-30 14:52:16 1467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