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位以待
0 篇
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为法人犯罪,法人能够构成犯罪一直存在“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两种学说的争议。“法人拟制说”认为,法人本不是人,是法律将其拟制为人的,是法律技术的产物,它只有权利能力,没有行为能力,所以不能构成犯罪。“法人实在说”主张,法人是客观存在的团体性独立实体,是一种
2021-09-17 14:30:19 3537 0 0
说起刑事辩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冲突与对抗,剑拔弩张、唇枪舌战是家常。为了实现这样的辩护职能,不但需要武装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各方面的法律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历练辩论的口才和临场应变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刑事辩护经验,曾在专著《常见刑事案件辩护要点》里归纳、总结、提炼了十一类刑事案件的辩护切入点,希
2021-09-17 14:28:54 4186 0 0
陈瑞华教授曾在《刑事辩护的第六空间——刑事辩护衍生出来的新型代理业务》一文中提出刑事辩护“第六空间”的概念,提出在传统五类辩护失灵的状况下,针对罚金、没收财产、涉案财物的处置等方面为委托人争取合法权益的空间,提出刑事辩护的“第六空间”。随后,文中还系统地梳理了这些业务的类型,系统地分析了律师如何开展
2021-09-17 14:26:35 5076 0 0
对于刑事辩护的研究,我国法学界更多关注的是刑事辩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能从实践中提炼升华到理论方面的作品并不多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的专著《刑事辩护的理念》就是一本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进行深度探讨的作品。该书从新法和案例分析入手,从实用的角度,根据辩护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使用方法,提出将
2021-09-17 14:25:35 4779 0 0
来源:悄悄法律人作者: 王恰,江西省龙南市人民检察院 针对古典学派重要人物李斯特,有论者认为“按照李斯特实证主义的概念法学,法和实定法是等同的,不经由法官根据精密的价值判断所做的诠释,也能认识法律的意义。”围绕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的相关内容展
2021-09-17 11:17:11 9207 0 0
转自:法学学术前沿;来源:《法学论坛》2021年第5期;作者:刘艳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民法典》的颁行提供了重新审视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是否实现了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的契机。在前民法典时代,我国采取的是基于国家中心主义的重刑轻民国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内部表现为对刑法维护社会秩序机
2021-09-17 10:22:12 5391 0 0
答案是“yes”! 我们在代理疑难复杂土地诉讼的案件中,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前违法使用土地类案件,一般仅仅涉及行政诉讼和民商事诉讼,而今,在行政机关处罚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政处罚《调查笔录》、《询问笔录》、《勘查笔录》制作时,发现一些违法事实或数据线索,可能涉及刑法,行政
2021-09-17 10:20:01 5292 0 0
转自:法官隔壁;来源:根据律新社及作者投稿综合编辑,转自悄悄法律人。 作者:刘华锋(曾任上海某法院刑庭副庭长,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2年)。 目录导读 前言 第一部分 法律适用 (一)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 (二)跨法犯的法律适用 第二部分
2021-09-17 10:05:11 7344 0 0
来源:证据与刑辩论坛作者:王云帅 摘 要: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二者的不断交流,独特而神秘的英美证据法也吸引着非英美法系国家学习和借鉴。达马斯卡教授在《漂移的证据法》中以比较法的视野,对英美证据法的特征、三大制度性支柱及其转变的现实进行精湛的分析和批
2021-09-17 09:56:41 13995 0 0